或許果郡王就是這個性格,當時在凌雲峰,甄嬛懷了孩子要回去,是太妃還是甄嬛說的,不讓果知道甄嬛懷的他的孩子,是因為知道他的性格。若是他知道,定是會要和甄嬛遠走高飛,搞不好四爺也會知道孩子不是他的,顯然果郡王就是這麼個直率性格,禍及自身。
只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確實不是很高的官職,算是中等,跟高官比自然算家世平平,而且是個文官,那個時代重武輕文,文官沒有武官出息。宮裡家世背景好的不少,像華妃,端妃,眉莊,但安陵容的父親官職太低了,只是松陽縣縣丞,所以在她眼裡甄嬛的家世就很好。以前芳貴人肯定是因為這個麝香著了皇后的道的,正好麝香還在可以利用這個宮殿的特殊之處對付甄嬛,所以怎樣把甄嬛弄到這個宮就是關鍵了。
因為劇情中果郡王和甄嬛的緣分始於倚梅園小像,從劇情上看,果郡王顯然對小像女子一見鍾情,以至於放在自己貼身的香囊中片刻不離,那個時候他並不知道那個女子是妃嬪還是宮女,如果確認是宮女的話他就可以向皇帝求娶,可見果郡王那個時候並沒有報復皇帝的意思,更何況要報復皇帝還有後來的寧嬪。
只是寧嬪可是膽兒大又願意倒貼的,甄嬛一開始還特別不待見果郡王,皇帝雖然多疑,但是也親口說過“唯有老十三和老十七和朕親近”,因為小像事件果郡王第一次露出馬腳,浣碧瘋狂倒貼,果郡王一臉不情願,這個時候破綻已經很大了,皇帝還是選擇無證不立,把浣碧嫁給果郡王,第二次是皇帝做局,果郡王帶兵出京追趕摩格,其實正常情況下他此時已是非死不可了,正如桐花臺訣別的時候果郡王自己說的那樣,可是皇帝還是選擇息事寧人,讓他去雁鳴關戍邊。
最後導致果郡王被殺的原因,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前朝的張廷玉說果子狸在邊關深受將士愛戴,而且果郡王上奏要恢復邊市,把手伸到了軍隊以外的業務,一個是後宮的蘇培盛讓甄嬛看到的那些“熹貴妃安”的信。連甄嬛都疑惑不解“為什麼非置果親王於死地不可”,可見果郡王離京戍邊之後,甄嬛等人其實覺得皇帝已經打消了除掉果子狸的想法,就果郡王這些所作所為,他不死,隆科多都直呼冤枉,除了不掌權,果郡王在皇帝面前哪兒有什麼忍辱負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