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3-6歲的孩子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就難改了
“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一朝躍龍門”,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透過高考這一最公平的考試來實現人生階級跨越,更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
儘管成績並不代表一個人成就的高低,但是成績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學習能力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成績更是孩子獲得成功機會的關鍵,也是孩子未來成功的墊腳石。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小,6歲看老,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
此前,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節目上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觀點:3-6歲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黃金時期,這段黃金時間決定著孩子長大後的思想、語言、習慣等。
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和探索能力較強,所以家長們可以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培養出一個行為習慣良好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便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些壞習慣。
李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曾經表明自己的觀點:孩子在3-6歲的時候如果有這幾個習慣,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就難改了。
- 謊話連篇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了謊話連篇,甚至是做錯事死不承認,為自己開脫或者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情況,家長就該及時制止孩子。
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們如果不及時加以干涉,孩子將來很可能犯下更大的錯誤,甚至可能因為說謊而被朋友質疑人品。
家長們發現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就應該慢慢引導,如果言傳身教不行的話,不妨考慮考慮“棍棒底下出孝子。”
- 不守規矩
打個簡單易懂的比方:插隊行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可能都有過被插隊的經歷,那麼大家是否就很反感這樣的人呢?這就是不守規矩的人,是很容易遭到唾棄的。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規矩和禮貌,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受到教育,長大後成為不守規矩的人,那麼他不管是在學校亦或者是長大後進入社會都會遭到排斥。
- 不懂尊重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尊重都是相互的,只有你學會如何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如果孩子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那麼他長大後就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可能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在工作中也很難融入同事的圈子,這對於孩子的未來有著很大的影響。
- 懶惰至極
英國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曾說過:習慣之鏈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覺不到,但一當感覺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許多孩子小的時候家中玩具都很多,往往是玩了玩具就扔得到處都在,家長讓孩子收拾的時候孩子卻顯得無動於衷,這時候家長便只能自己幫著孩子收拾。
殊不知,就是家長這一次次的縱容養成了孩子懶惰的習慣,孩子會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想著讓家長幫忙做,逐漸失去自理能力。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些壞習慣一定別慣著,該打就得打,只有幫助孩子糾正這些“壞習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 教會孩子如何尊重別人
為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學會如何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在一味的打罵孩子,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現在都倡導著家長對孩子要抱有“同理心”,試問一個孩子連父母的尊重都得不到,又如何讓他學會尊重別人呢?家長應該在學會尊重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如何尊重別人。
- 教孩子從容面對失敗
一次失敗並不能代表整個人生的失敗,失敗是人的一生中常常會遇到的事情,家長應該教會如何從容面對失敗。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缺乏重頭再來,戰勝失敗的勇氣。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鼓勵,家長鼓勵的話語可以給孩子帶來偌大的勇氣戰勝失敗。
每個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上時都是一張白紙,紙的性質取決於紙的內容,而紙的內容取決於家長如何教育,在3-6歲這個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家長一定不要因為工作太忙而忽視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他在人生路上走的更加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