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國“中國士官三傑”之一,死後享“國葬第一人”,事蹟至今還被人傳唱
要說起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大家首先肯定會想到袁世凱,他是清朝的掘墓人,對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貢獻,但後來由於想要恢復帝制被國民所唾罵和反對,在反對袁世凱復闢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就是蔡鍔。
蔡鍔之名很多人都聽說過,尤其是和風塵女子小鳳仙的故事流傳甚廣,但是蔡鍔對於共和民主的功績,人們卻知之甚少。
蔡鍔的一生做過兩件大事:第一,就是響應武昌起義推翻清朝;第二,就是反對袁世凱復闢。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人們都尊稱其為“松坡將軍。”
1882年12月18日,蔡鍔出生於湖南邵陽一個貧困的裁縫家庭,少年時的蔡鍔聰明好學,年僅13歲就考中秀才,後進入湖南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和譚嗣同,接受了先進的民主共和思想。
蔡鍔
幼年時的蔡鍔,面對支離破碎的國家,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著迫切的心情,尋求著救國救民的道路,他的一首詩中寫到:
“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
青年時的蔡鍔,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國力孱弱,主要是由於教育落後、思想陳舊、體魄贏弱、武器拙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變上述弊病,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這時的蔡鍔還是以改革軍事為主,以圖實現富國強兵。
於是蔡鍔在1902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由於年幼時家境貧寒,得不到很好營養的蔡鍔,身體比較羸弱,在士官學校雖然文科成績優異,但體育科目卻不理想,受到教官和同學的輕視。
蔡鍔心中滿懷著富國強兵的理想,利用課餘時間進行鍛鍊,不到一年時間,蔡鍔的體能和文科均名列前茅。此時的蔡鍔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百里、張孝準並稱為“中國士官三傑”。
此時的國內,清廷正在推行新政,以緩和社會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建立新軍。
既然要建立新軍,那就需要開辦軍事學院,需要軍事人才來任教。像蔡鍔這樣優秀的軍事人才,自然成了各方爭奪的物件。
歸國後的蔡鍔,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清廷開辦的軍事學堂任教,他時常腳穿長筒靴、腰挎指揮刀,每天揚鞭躍馬、威風凜凜,他講解精闢、要求嚴格,深受官兵的敬佩,被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蔡鍔
不久蔡鍔接受雲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到雲南擔任軍職。此時的雲南和全國一樣,各種矛盾十分尖銳,以推翻清王朝為宗旨的革命運動正在醞釀之中,大批同盟會員和思想激進的青年軍官分佈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和新軍19鎮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蔡鍔率雲南新軍積極響應,在昆明發動了“昆明辛亥起義”,由於這天是重陽節,故又稱“重九起義”,並被推舉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民國建立後,蔡鍔任大中華雲南軍政府都督。
蔡鍔在雲南任職期間,大力發展經濟、推行新政、改善民生,深受軍民的愛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風雲變化的政治舞臺上始終堅持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立場。一時間,雲南面貌一新,成為全國民主共和的典範。
蔡鍔在雲南實現富國強兵理想的同時,有一個人悄悄的盯上了他,這個人就是袁世凱。自從推翻清朝之後,袁世凱登上了民國大總統寶座,把可能對自己產生威脅的人,全部調到了自己身邊加以監視和籠絡。
像蔡鍔這樣有能力和影響力的地方大員,自然也是其重點關注物件。於是在1913年10月,蔡鍔被袁世凱調至北京,任全國經界局督辦。袁世凱登上總統寶座後,其政治野心不斷的膨脹,打壓民主力量、破壞責任內閣、加強中央集權,一步步朝著復辟帝制的道路前行。
袁世凱
袁世凱籌劃復辟帝制,暗中留意各方的態度,其中蔡鍔等人的態度至關重要。身在監視下的蔡鍔,當然不可能把反對的意見掛在嘴邊,所以只能先假裝同意,在擁護帝制的聯名書上簽字,然後再尋找機會離開北京,伺機反袁。
狡猾的袁世凱怎能輕信蔡鍔的作秀,而蔡鍔也深知這點,於是蔡鍔的身影出現在了八大胡同。而老道的袁世凱,當然還是不會相信一向克己嚴肅的蔡鍔,會就此縱情酒色,於是加緊了對蔡鍔的監視。
這時候小鳳仙就登場亮相了,蔡鍔為了麻痺袁世凱,經常出入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打得火熱,一副完全不關心政治的樣子。意思是告訴袁世凱:你想帝制我不干預。蔡鍔的目的是要袁世凱放自己走。
他所有的計劃都是為此展開的,恰在此時蔡鍔的咽部感染,袁世凱給了他3個月假,批准他去日本養病,就這樣袁世凱親手放走了自己的對手。這裡要提一下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
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指著包廂裡的一個年輕女子說,她就是小鳳仙”。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來,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說明他倆的關係並不怎麼親密,另外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並不揹著家人。
蔡鍔與小鳳仙
而有些書上講蔡鍔因為小鳳仙,故意和夫人鬧翻,把家眷趕回老家,一家人合演了一出雙簧戲,這裡面的戲劇性的成分很大,袁世凱是何等人物?他會被這種把戲所矇騙嗎?
其實還是袁世凱見蔡鍔已經簽字同意恢復帝制,加上蔡鍔當時已經患有喉癌,急於到日本去治病,袁世凱覺得蔡鍔不會對自己產生太大威脅,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放鬆了對蔡鍔對監視。
就這樣蔡鍔以到日本看病的名義,悄悄的回到了雲南。
1915年,袁世凱終於按耐不住,恢復帝制,自稱皇帝。蔡鍔隨即丟擲“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的誓言,同唐繼堯等人宣佈雲南獨立,組織雲南軍隊發動了護國起義,出征四川以寡敵眾,同北洋軍鏖戰3個月,給了袁世凱沉重打擊。
袁世凱稱帝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迫於各方壓力,宣佈取消帝制。在瀘州前線的總司令張敬堯,見勝利無望,與蔡鍔達成了停戰協議。不久袁世凱在萬民唾罵聲中死去,黎元洪繼任民國大總統,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
在繼任四川督軍不到半年時間,蔡鍔因為艱苦作戰、久病不醫,導致他的喉癌惡化,只能匆匆處理完四川的事務,東渡日本治療。
1916年11月8日上午,這位為民主共和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年輕將軍,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臨死他還在想著為共和犧牲的將士們。
蔡鍔將軍墓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而能享此殊榮的人都是為國為民立過巨大功勳的人,由此可見蔡鍔對中國民主程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