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考並非中國公民獲得文憑學歷的惟一途徑,還有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電大和遠端學歷教育等途徑,所取得學歷都是國家認可的學歷。
高考的形式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在古代稱為中狀元也就是古代的科舉考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大唐王朝建立,進一步完善考試機制,開科取士。從此,讀書就成了書生氣十足的秀才們的進階之路,想一想,也應該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盡長安花,就有人在孫山之後而羞慚與無顏。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科舉制的殿試部分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他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八次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很多很有才學的人。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明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黃觀和正統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現代的高考基本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之後面臨的就是選擇自己的心儀大學,現在很多大學除了高考成績之外還可以考其他的方式進入大學,比如:自主高考、特招藝術生、特招體育生等其他種類的形式,所以高考無論分數多少,如果你收到這張紙,證明已經被大學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