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 由蜀入滇的
第一道險關一一石門關
▲豆沙關,古稱石門關,位於雲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2公里,是古時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鎖滇扼蜀的雄關天塹,為四川進入雲南的交通要道,因其對岸壁立千仞的石巖,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
▲元代,朝廷派一個叫竇勺的將領來守關,於是他就用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把關名改為"竇勺關"。
由於"竇勺"與當地方言口音"豆沙"一詞諧音,沿用下來,叫"豆沙關"。
▲石門關始建於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兩扇門,門一關,門槓一頂,中原和邊疆之間就隔絕了。
唐朝天寶年間戰爭爆發,南詔叛唐後,石門關就關閉了,一關就是40多年。到了袁滋受命赴南詔去冊封異牟尋,才重新打開了石門關。
▲"五尺道",按照史料上解釋就是"橫闊一步,斜亙30餘里,半壁架空,奇危虛險"的閣道。
現在殘存的遺蹟約200多米,其中儲存較為完好的一段長約50多米,寬約兩米,由石灰岩石板鋪就,高低不一,歷經滄桑歲月的洗禮,上面留下的騾馬蹄印清晰可見。
史料上說,"五尺道"始建於秦,是由四川入滇,再到緬甸、印度的古西南絲路的重要通道。
▲與"五尺道"同樣稱奇的是懸掛於石門關對面石壁石縫中的9具棺木。這可以說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謎。
有研究表明,這是漢代的僰人懸棺。僰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那時此地並無人煙,中原屢起戰火,勝者建立政權,拓展疆域,就往這裡移民。
到了週期,僰人已發展為一個民族,並在四川宜賓建立了的僰侯國。而到了明朝,這個民族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與明王朝發生十餘場戰爭,致使元氣大傷,難以為繼,最後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
唯一留存下來,能讓今人對僰人產生想象和了解的,就是石縫中久經風雨的懸棺了。
▲豆沙關服務區修建了一些城牆和亭樓,供人們遊覽觀光。
▲豆沙古鎮,位於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斷,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
2020年8月26日拍攝於豆沙關服務區,8月29日編輯於西安家中。
作者:王新民
責編:李郎傑《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