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朝鮮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因為解放朝鮮時,美蘇兩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定了佔領區,而使一個國家變成了兩半。南北兩方都想統一朝鮮,剩下的唯一問題是由哪一方來主導。

美蘇冷戰使半島兩邊的政權開始敵對,在美蘇的分別扶植下,半島統一之戰早晚都會發生。北朝鮮顯然準備得更為充分,動員起更多、更高效的武裝力量。

1950年6月25日,這場戰爭終於爆發,並很快分出高下。北朝鮮的人民軍擊退南朝鮮的軍隊後,向南方推進,意圖完成統一大業。形勢發展得很快,南朝鮮軍隊一路潰退,完全不是人民軍的對手。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美國不甘心失去朝鮮半島,以聯合國的名義介入這場戰爭。但美軍先頭部隊並沒有能夠阻止人民軍,反而被消滅了一支特遣隊,連第24師的師長都被人民軍俘虜。於是,美軍決定投入更多的兵力。

可是,美軍把好幾個師調到朝鮮戰場後,似乎沒有能夠改變戰爭局勢,人民軍把美軍和南朝鮮軍隊包圍在釜山附近,不斷地加強攻勢,力圖把敵人趕下海去。

正當北朝鮮和蘇聯以及駐華代表沙哈羅夫等人都認為戰爭勝券在握時,中國卻向他們善意地提醒,要防止美軍在半島的蜂腰部登陸,截斷人民軍的退路。可惜的是他們沒有聽從,反而把後方兵力也拉上去,準備加強進攻,早日結束戰事。

為什麼中國政府會發出如此的提醒,這不是在給朝鮮同志潑涼水嗎?遺憾的是,事實正如我們預料的那樣,美軍在仁川發起兩棲登陸,抄襲人民軍的後路,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場局勢。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中國人一向推崇神機妙算的名將,其實他們只是比別人更勤奮而已。作為一名優秀將領,不但要會管理軍隊、指揮作戰,更要掌握大量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識,才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而朝鮮戰場上的這一幕,正是中國軍人基於對雙方軍情和自然環境充分掌握的基礎上,做出的嚴謹分析和推演。主持軍情分析的,是總參作戰室主任雷英夫。

雷英夫是河南人,1938年加入八路軍併入黨,他的軍事生涯以文職為主,只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師、團兩級的參謀長,然後調入總參作戰部工作。

總參謀部是德國人發明的軍事指揮機構,被譽為現代軍隊的大腦。現代戰爭的複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人腦的處理能力。德國人集中一批優秀的參謀軍官成立總參謀部,以代替將領們的臨場發揮,專門從事戰爭各方面規劃,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雷英夫所在的總參作戰室就是這樣的部門,他根據各方面彙總來的情報,發現朝鮮戰爭上出現了怪事。釜山包圍圈內的聯合國軍明明實力已經強於人民軍,卻既不反攻,也不收縮,似乎是在故意吸引人民軍的進攻。

而美軍在日本駐紮的兩個精銳師,遲遲不肯增援朝鮮,其中還有一個擅長兩棲登陸的陸戰1師。再結合美軍超級強大的海軍力量,預示著美軍有可能在籌劃一場大規模的兩棲作戰。

雷英夫甚至站在敵人的角度,選擇了一個最為有利的登陸地點——仁川。這裡正好處於半島的蜂腰部,一旦登陸成功,既可以截斷釜山前線人民軍的退路,又可以快速向朝鮮北方推進,是個完美的登陸地點。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朝鮮政府對仁川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警覺,但他們認為仁川潮低浪急,不適合大部隊兩棲登陸作戰,因此沒有在這裡佈置太多的兵力。人民軍把原本在後方警備的最後兩個師團,也調上釜山前線,使仁川附近完全處於空虛狀態。

根據解放軍總參收集到的仁川水文資料,雷英夫前往菊香書屋向毛主席報告,內容如下:

我們對九月至十一月的朝鮮西海岸海潮作了研究,發現有三個日期可供選擇:九月十五日、十月十一日和十一月三日。這三個最佳日期裡,各有二至三天的好時機。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時間,每十二小時內只有三小時。如果以九月十五日為登陸日,那天的漲潮最高時間共兩次,一次是上午六時五十九分,一次是下午日落三十五分鐘後的十九時十九分。九月十五日比另外兩次時間相對更為可能。所以我們認為美軍極有可能把登陸時間定在九月十五日。”

聽完報告後,毛主席已經預料到接下來可能會到達的戰爭,隨後下令:

立即通知情報部門嚴密注視朝鮮和英、美、日。立即把我們的看法向斯大林和金日成通報,提供他們參考,希望人民軍有後撤和在仁川防守的準備。”

“立即通知東北的十三兵團要加緊準備,八九兩個月一旦有事,能立即行動。”

十三兵團的準備,既是預防,也是準備。

果然,麥克阿瑟選擇的正是這一時刻,

九月十五號六點三十分

,雷英夫的預判精準到了分鐘。顯然麥克阿瑟手裡也同樣有一套仁川的水文資料,並有效地運用了它。戰爭已經演化成為一門科學,可以做到分毫不差。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麥克阿瑟是個自大的人,喜歡譁眾取寵,把聚光燈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因此,雷英夫認為麥克阿瑟很有可能會這樣做,讓朝鮮戰局來個戲劇性的大逆轉,從而給他自己贏得更多的聲譽。事實也正是如此,麥克阿瑟把仁川登陸作戰命名為“烙鐵行動”,非常符合他的風格。

接到雷英夫的分析報告後,中國才會提醒朝鮮,希望他們能夠加強防登陸的準備,不要給美軍可趁之機。但此時的朝鮮已經被表面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不但沒有增強防登陸兵力,反而抽調出更多部隊,使反登陸力量更加薄弱。

接下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仁川登陸後,人民軍一潰千里,大部分滯留在南方,分批分批地逃回北方。聯合國軍則向鴨綠江挺進,美軍飛機甚至轟炸了鴨綠江北岸的我國領土。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為了保家衛國,為了不讓敵人陳兵鴨綠江,早有預測和準備的中國馬上組織起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經過一場場血戰,把戰線又推回到三八線,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當志願軍奪回三八線後,沒有忘記防止美軍登陸,始終保持著一支強大的反登陸部隊。志願軍在這方面投入的兵力和物力絕不低於正面防線。據戰後解密的資料,美軍確實有在志願軍背後進行兩棲登陸的計劃,但都因志願軍準備充分而無法實施。

現代戰爭是一門非常複雜的技術,能掐會算是對指揮官的基本要求之一,而這往往需要建立在超多資料積累的基礎上。在我們看不見的成功背後,有人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07 字。

轉載請註明: 1950年朝鮮蘇聯都以為勝券在握,毛主席卻讓十三兵團加緊準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