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之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關注!
每一位客官點進來都是對小編的無限肯定,話不多說,讓我們直奔主題吧。
楚漢之爭進入白熱化以後,劉邦和項羽一時之間進入了對峙階段,這時候劉邦的謀士給他獻上了一個計謀。
這個人就是酈食其,張良得知這個計謀以後直說這是亡國之計。
酈食其給劉邦策劃這個計謀是發生在九江王英布剛剛背叛項羽依附劉邦,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05到204之間。
九江王英布的歸降讓酈食其腦瓜子一轉,想出一個計謀說:
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資治通鑑》
什麼意思呢?
就是讓劉邦拉攏各個諸侯,幫助六國的後代重新復國,組成一個以劉邦為首的聯盟,這樣一來楚王項羽成為孤家寡人,沒有諸侯支援他,那麼也就不得不臣服劉邦了。
從理論上來說,酈食其的這個策略還是不錯的,他的意思主要是讓劉邦施恩於各個諸侯,贏得這些六國後代的擁護,從而孤立項羽,並達到迫使項羽臣服的目的。
起初劉邦同意了酈食其的這個計策,所以說劉邦最終會成功還是有道理的,聽得進去別人的建議,雖然他後來大罵酈食其。不久張良回到軍營,劉邦就把酈食其的這個計謀說給了張良聽,張良連忙阻止了劉邦實施這個計謀。
“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資治通鑑》
就是說你劉邦要是採用這條計謀,那爭奪天下的大事就完蛋了。劉邦一聽也很著急,連忙問張良是怎麼回事,於是張良就給劉邦上了一課。
昔湯、武封桀、紂之後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發巨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載干戈,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立六國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無強,六國立者復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資治通鑑》
上面的資料太長和複雜,我用白話文總結一下張良認為這條計謀不可行的意思:
①湯武能夠掌控桀、紂後裔的生命,你劉邦能夠掌控項羽的生命嗎?
②武王可以到殷商都城裡釋放箕子,安葬比干,你劉邦能夠做到嗎?
③散發糧食和錢財資助天下窮苦人,你劉邦能做到嗎?
④武王能夠把刀劍都融化,表示不再打仗,你劉邦能做到嗎?
⑤把牛馬放到山上,表示不再參加戰爭,你劉邦能做到嗎?
⑥天下的人才拋妻棄子跟隨你,時刻跟隨你,復立六國之後都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家鄉,誰還會為你賣命呢?
⑦楚國強大,各諸侯都服從他,你怎麼保證能夠臣服他們?
張良詳細的給劉邦分析了復立六國的種種困難,以及劉邦自身不具備的優勢和機遇,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既是實力不允許,也是時機不允許。
如果貿然復立六國,那麼非但不會讓他們臣服自己,反而是在給自己塑造敵人,削弱自己的實力。在聽完張良一番精闢的分析後,劉邦恍然大悟,於是命令酈食其放棄策劃這件事情,還大罵酈食其是豎孺。
實際上張良的這番分析就像郭嘉給曹操提出的“十勝十敗論”,都是建立在對敵人和自身實力的詳細分析和客觀對比上得出的結果,透過對比雙方的實力、短板和長處,張良才制止了劉邦,而郭嘉則透過分析袁紹和曹操的各種優劣對比,激勵曹操開戰。
而酈食其的計謀也並非完全就是庸計,其實也是有現實基礎的,畢竟酈食其的本意就是希望能夠拉攏盟友,孤立項羽。但只能說時機和客觀條件並不允許。
那後來劉邦為了拉攏那些武將,不是還分封了七個異姓王嘛,可見酈食其的大方向還是比較正確的,但就是彼時的時機和時勢不適合做這件事。
關注【圍爐言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