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曲阜報道
當70多位來自海內外的校長、副校長聚在一起,他們會說些什麼?9月26日下午,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分論壇之一——尼山中外名校校長論壇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辦。分論壇以“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背景下的大學責任與使命”為主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及韓國成均館大學、英國赫瑞瓦特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日本山口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70餘位校長、副校長,透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齊聚孔子故里,共話“大學之道”。
在數字社會,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面對新形勢,很多學生都會心存這樣的疑慮: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順應時代發展?對此,參加尼山中外名校校長論壇的諸位校長有話說。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校長們的真知灼見,看看校長們偏愛什麼樣的學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偏愛“三觀正”的學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認為,科學技術猶如一把“雙刃劍”,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對傳統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帶來挑戰。科技無國界,但創新有是非。大學作為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要加強科技創新的道德標準和道德規範等科技倫理教育。
文科大學更應在科技人文主義、科研倫理的教育與宣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文科大學透過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主義教育的多重加持,用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好倫理失範行為的排查與糾正,引導學生正面迎接科技發展帶來的諸多道德上的挑戰,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創造出真正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技成果。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偏愛“自主學習型”學生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認為,要將通才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使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在開闊包容的合作精神和學術視野之上,充分滿足學生個性成長需求,激發青年活力,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創新、探索的自主學習型人才。
陳志敏說,復旦大學基於“大類招生、通識教育、專業培養、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自2017年起開始探索構建通識與多元選擇有機結合的“2+X”本科培養體系。“2”是指從通識教育和專業培養兩方面夯實人才成長基礎,“X”是指為學生成長提供專業進階、跨學科發展和創新創業等多種高質量發展路徑,學生在完成通識教育和專業培養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既可以選擇專業進階或“榮譽專案”路徑,在本專業繼續縱向深入學習,也可以選擇其他專業或多個專業聯合開設的學程(包括創新創業學程)進行跨學科學習,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在選擇專業進階模組同時選讀輔修學位專案,從而實現自由開放、多元並進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偏愛有“全球勝任力”的學生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認為,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擁有主導權。大學應深刻把握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辯證關係,建立健全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將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塑造統一起來。要推動科研成果向創新人才培養資源轉化,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課程教學資源,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激發科學探索興趣,培育科學創新思維,提高科學創新能力。
他認為,大學要最佳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紮實做好專業教育,夯實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注重學科交叉,做好通識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開放包容的精神,提升“全球勝任力”。要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平臺,透過科教融合、產教一體、校企聯合等模式提升育人實效。
此外,大學還要注重正確價值引導,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科技變革背後的倫理問題和價值問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協同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校長理查德·威廉姆斯:偏愛有“人格力量”的學生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校長理查德·威廉姆斯認為,先進技術和創新對於應對當前挑戰至關重要,但如果不開發人類的情感潛能,單靠技術和創新是不夠的。
理查德認為,要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保持對技術的控制,唯一的方法是更深入地探索、開發人們的情感潛能,提高互信和協作能力,增強價值觀和意義感。教育應該使畢業生具備一套全面的能力。畢業生不僅要掌握技術能力,能夠建立起可靠、強大的技術系統;還要掌握作為人的技能,如謙遜和智慧,能夠對系統、解決方案和演算法提出質疑,確保他們所提供的東西是現在所需要的。這樣,畢業生才能成為未來的領導者,不僅具備過硬的學術能力,而且擁有實現目標的人格力量。
日本山口大學副校長石井由理:偏愛“能處理大量資料資訊”的學生
日本山口大學副校長石井由理認為,大學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應對所處的新世界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大學在內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先鋒作用。
如何讓學生為世界數字化轉型做好準備?石井由理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世界,許多工作流程將被淘汰或發生質的變化,並對勞動力提出新要求。數字化帶來的一個必然趨勢是處理的資訊和資料會增加。每個人都必須能夠處理數字化世界帶來的大量資訊。首先,大學的緊迫任務是給學生教授解決資料問題的“硬技能”,使他們不僅能夠處理資料,而且能夠對其含義做出定性判斷。除此之外,“軟技能”也同樣重要。最重要的技能當然是在全球範圍內溝通的能力。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偏愛“成長型”、有同理心的學生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認為,在人工智慧以及工業4.0時代,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會慢慢從底層凸顯,並逐步被廣泛運用於各種工作場景。因此,大學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層級中更高層級的知識、思維和智慧,使其掌握更高的工作技能。
在工業4.0時代,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培養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同理心的知識型勞動者。知識型勞動者需要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這是因為他們要清楚自己面臨的挑戰,並瞭解如何透過自我學習,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知識型勞動者需要同理心,這是因為他們要成為人類世界和機器世界或演算法世界的關聯,因此他們需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感受,並將其考慮到設計的產品和服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