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於哪年 項羽為什麼舉鼎?

項羽死於哪年

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曾與劉邦爭奪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死於哪年?據歷史典籍記載,項羽死於公元前202年,在著名的垓下之戰中,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之畔。如此看來,有關項羽死於哪年的問題,歷史上早有共識,不存在疑問。

項羽之死劇照

在歷時四年的楚漢爭霸中,項羽和老對手劉邦多次正面交鋒,在此期間,項羽以雷霆之勢屢次重創劉邦所率領的漢軍,然而由於其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他終究沒有把握時機將劉邦趕盡殺絕,從而留下了極大的後患。

在政治手腕方面,比起劉邦來,項羽更是望塵莫及,因猜疑亞夫范增而導致麾下眾將離心,再加上楚軍後方補給空虛,糧草殆盡,一度強悍的西楚霸王竟然被一個政治流氓劉邦逼到了絕境,非但永遠失去了奪得天下的機會,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喪失在濤濤烏江水畔,空留下一段令人扼腕的千古絕唱,這段悲壯的典故,便是著名的“垓下之圍”。

公元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率部退至烏江邊,被漢軍四面團團包圍。劉邦採納韓信建議,命手下軍士在夜晚高唱楚歌,楚軍將士聞聽後,皆以為大勢已去,軍心隨之瓦解。走投無論的項羽仰天長嘆,“無顏過江見江東父老”,隨即橫劍自刎,演繹了末路英雄悲壯的人生謝幕。後世瞭解過這段歷史的朋友,面對項羽死於哪年的問題,當可迎刃而解。

項羽為什麼舉鼎

江蘇省北部坐落著一座霸王舉鼎廣場,共由四部分子廣場組成。許多人不禁發問:這座廣場的來由是什麼?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為什麼舉鼎呢?

霸王舉鼎

項羽為什麼舉鼎?有兩個流傳至今的民間說法。第一個版本是在秦朝末年時,隨著陳勝、吳廣等農民起義爆發,24歲的項羽與其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反秦,為了擴充其實力,項梁派項羽前往籠絡桓楚齊力反秦,起初桓楚有意刁難於他,命他舉起院中千斤重的大鼎便可與之協同起義,項羽起初讓桓楚手下四名彪悍勇士合力舉鼎,但未能舉起,而後項羽擼起衣袖大喝一聲一舉將大鼎舉至頭上,並且三起三落,桓楚見項羽如此威猛便答應與其合兵反秦。

除此之外,解釋項羽為什麼舉鼎的另一版本是一則愛情故事,項羽在少年時代曾路過沭陽的虞家溝,在池塘邊救起了因採摘菱角而落水的姑娘,這個姑娘便是日後陪伴項羽身側的虞姬。在項羽走後,虞姬一直惦念著這個身形高大的救命恩人,後來虞姬的哥哥四處奔走打探,在廟會中看到一個將銅鼎舉過頭頂的青年神似虞姬的恩人,最終他在梧桐巷找到了項羽,在談話結束時他邀請項羽到他家做客,虞姬看到哥哥帶回的這個人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恩人,更是欣喜萬分。虞姬父母見他二人郎才女貌,便擇日讓他們成婚,之後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南北,形影不離,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項羽是楚國後人嗎

項羽的項姓氏起源於今天的河南一待,屬於周朝,項姓氏又同於姬姓氏,周朝在公元前六百四十七年被楚國所滅,項姓氏所在地也歸為楚國,那麼項羽是楚國後人嗎?

楚國後人項羽

項羽的項姓氏起源於姬姓氏,也起源於羋姓氏。是楚國王族後裔,春秋戰國時期,公子燕在項城縣建立了項國,其子孫都是按照項姓氏取名。也就是說項姓氏本身就是楚國王族的一個分支。

項羽是楚國後人,項羽的族譜中記載項羽的祖先第一任是叔度,是魯國的君主,身世就是相當了得了。項羽族譜中顯示的人物關係是,從后稷開始,到石窯之後公劉皇僕,再到後來的文王武王。再向後繁衍,項羽的祖父是項燕,他在族譜上是叔度的第八代子孫,項羽就是叔度的第十代子孫。

叔度有三個孩子,分別是德常,橐、顏,但是很不幸,前兩個都沒有後代,只有第三個兒子有後代,這一支傳下來就是項羽。

項羽是楚國後人,從這種錯綜複雜的宗族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魯國國君和楚國國君實際上都是周天子百家的一員,兩者同根同族,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是叫法不同。魯國人為了不重複,就稱自己是燕國人,但是實際上都是楚國之後。

透過宿遷博物館收藏的《項氏宗譜》,我們能真實證據考證的就是到項羽祖父項燕那一輩,在江蘇宿遷,所以我們能說項羽和他祖父一樣是楚國人。


項羽真名

項羽真名是項籍。在《項氏宗譜》上有記載,項羽是項燕的孫子,而項羽的父親並不是眾人所認為的項仲,而是項燕的長子項超,母親則是楚國的貴族,名字沒有記載。但是項羽這個名字也算是項羽真名。

項羽劇照

項羽的原名是項籍,字羽。一般來說,古人的名和字是有一定相關聯的,但是項羽真名和字似乎沒有什麼聯絡。在楚國那個時候,籍的古讀音和鵲是相近的,鵲是一種鳥類,所以項籍的字為羽便也解釋的通了。至於項羽真名在歷史上有記載,有據可查,所以也沒有什麼爭議。

項籍生活在亂世,在楚國滅亡之後,就跟著自己的的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也就是今天的蘇州這一代。項籍在小時候並不是一個好學的孩子,通常是三分鐘熱度。在最開始的時候叔父項梁教他書法,但是沒堅持;便又開始學習劍法,又不成。此時項籍立志要學萬人敵,於是乎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但是項籍也只是學了個皮毛。並沒有學下去。可見,如果真的要深究起項籍的真本領,可能都只是一般般,但是好在項籍天生神力。

而在一次秦始皇出巡的時候,項籍看到秦始皇的儀仗隊浩浩蕩蕩,脫口而出:我將來要取代他。年少時候志向遠大,身材高大,力大無窮的項籍,背後還有楚國殘留的不下跟隨。在之後,項籍又藉著農民起義的時機,項籍在吳中舉兵響應。那時候年僅24歲的項籍一下子被推上了歷史舞臺,隨後項羽這個名字也在一次次勝利的征戰中越來越響亮。最為著名的就是鉅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故而項羽真名被這樣掩蓋。

項羽取而代之

項羽取而代之是說的項羽少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項羽是秦末漢初一位稱雄一時的霸主,更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項羽少年時代就擁有非同一般的志向,表現出了與很多人不同的看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項羽取而代之講述的就是項羽的與眾不同的看法,也說明了項羽自幼就具備了領導人的氣質,下面就說一下這個小故事。

項羽畫像

秦始皇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是受命於天的,是一般百姓無法企及的神一樣的人物,但是在項羽的心中卻不是這樣的。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總是喜歡巡遊四方,有一次秦始皇巡遊到了南方,秦始皇的車馬儀仗路過會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帶,眾多的百姓站立在道路的兩邊看著秦始皇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的透過,少年的項羽與自己的叔叔項梁也在路邊的群眾之中,這個時候項羽看著秦始皇的車馬儀仗隊伍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

項梁聽了嚇了一跳,立即用手捂住了項羽的嘴,並說:“別亂說!你不怕全家合族都要殺頭嗎!”雖然項梁表面上這樣說,但是從內心裡開始對項羽刮目相看,覺得項羽是一個可以成就大事的人,其實當時在項梁的心中早就已經有著想要推翻殘暴的秦朝的想法,只不過項梁的心思沒有像項羽那樣說出來罷了。後來項梁與項羽投身到反對秦朝的戰爭之中,項羽後來憑藉著自己的勇猛和智慧推翻了秦朝,項羽取而代之的預言被項羽自己實現了。

項羽射中劉邦

項羽射中劉邦發生在鴻溝合議之前,當時劉邦採用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范增,使得項羽相信范增對自己有二心,氣憤至極的范增離開了項羽,在回家鄉的途中去世了。項羽從此失去了唯一的謀士,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正是因此,項羽步步落入劉邦的謀臣張良的算計之中,最終失去了天下,下面講一下項羽射中劉邦的故事。

項羽畫像

范增離開項羽之後,項羽取得了滎陽戰役的勝利,成功的打敗了劉邦,使得劉邦四處逃竄,最後劉邦進入了成皋,後來項羽再次攻打成皋,劉邦於是再次逃亡到了鞏縣,之後派重兵把守,使得項羽無法前進了,這個時候,彭越渡河攻擊東阿,項羽的大將薛公兵敗身死,項羽於是親自率軍來到東阿攻打彭越,彭越當然不敵項羽,於是敗走,但項羽離開之後成皋卻被劉邦趁機奪下。項羽像是一個救火隊員一樣回軍與劉邦在廣武對峙,相持了幾個月。項羽前去挑戰,但是劉邦堅守不出,這個時候的項羽糧草已經供給不暢,而劉邦卻是兵精糧足,但是就是不出戰,項羽非常的著急。

項羽要劉邦出來單挑,劉邦不肯,項羽派壯士挑戰,卻被劉邦的守城大將射殺。項羽大怒,再次披掛上陣前去挑戰劉邦,劉邦聽說之後,出來和項羽對話,項羽要求劉邦挑戰出城戰鬥,劉邦不理睬,於是項羽射中劉邦的胸部,劉邦退入成皋。但是劉邦的傷情並不嚴重,休養過後仍然是神氣活現的繼續與項羽為敵,最終在垓下打敗了項羽,項羽最終自刎與烏江邊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95 字。

轉載請註明: 項羽死於哪年 項羽為什麼舉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