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1918-1919年,美國社會學家、業餘攝影師西德尼·甘博拍攝了老北京的社會景象。後來,他把這些照片進行了手工染色,形成還原度極高的彩色影像,並在各地講學時製作成幻燈片向觀眾們展示。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民初北京的工廠車間。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1919年街頭的北洋軍士兵。
軍閥混戰的時代,滿大街都是當兵的。這些士兵應該屬於段祺瑞的皖系。當時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是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第二年直皖戰爭爆發,皖系戰敗,段祺瑞下臺。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兩個玩鷹的人。
兩人有可能是父子,右邊這位怕是北京的“老炮兒”吧?提籠遛鳥,過著平凡悠閒的生活,是“老炮兒”的典型特徵。馴養老鷹這種猛禽,不是一般人做得來的,這玩意兒價格昂貴,技術性又特別強,弄不好把鷹熬死了。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新式監獄裡的囚犯在推磨磨面。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對前清的監獄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牢房條件和管理方式都有所改善。監獄開設有木工、織布、磨面、縫紉、印刷等廠房,所有的犯人都有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間10-12小時。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吃午飯的街頭勞動者。
這些人往往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拿著最低微的收入。那時候北京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10元上下,而要維持一個5口人的家庭的溫飽,起碼需要15元。也就是說,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工人家庭長期入不敷出,衣食難以自給。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北京前門城樓。
前門城樓至今依然挺立,你發現有什麼不同嗎?民國初年的城樓上掛著兩塊大鐘表,如同兩隻眼睛,眼睛上面還有眉毛,與門洞構成一幅憨憨的人面圖。這樣的畫面讓巍峨嚴肅、具有軍事作用的城樓可愛起來了。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1919年,北洋政府在通縣銷燬鴉片現場。
民國初年,北洋政府嚴禁吸食鴉片煙,京師步軍統領衙門到處盤查收繳鴉片,而後集中公開銷燬。禁菸措施看似很有力,其實法令往往對達官貴人網開一面,“只有那吃不起鴉片煙的窮民,把煙槍放下,其實政界要人,依然是一榻煙霞”。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家庭磨面的場景。
這種很笨重、很傳統的磨面方式,民國年間逐步被淘汰。現在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我們只能在老照片中看看老一輩的生活方式。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寒冬時節,慈善機構的施粥現場。
甘博拍照時,中國正處於一個亂世,張勳復辟、府院之爭、護法戰爭等大事件都在那幾年發生。軍閥政客們只留戀於爭權奪利,忽視了民間疾苦,很多窮人流落街頭,靠慈善機構的接濟維持生命。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寒冬裡的乞丐,裹著床單取暖。
兵荒馬亂的年代,城裡流落著大量乞丐難民,官府沒有精力和能力救助他們,一些民間慈善機構就承擔了這些社會責任。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女子學校的孩子們正在學做針線活。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北京潭柘寺附近,騎駱駝的男子。
駱駝是一種性格溫順的牲畜,行動緩慢、耐力持久,在當時屬於重要的運輸工具。商販驅趕著滿載貨物的駱駝,穿大街過小巷叫賣,是老北京的尋常一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5 字。

轉載請註明: 彩色老照片:100年前的社會日常,街頭有挨凍的乞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