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江起義經過怎麼樣 揭秘宋江為什麼要招安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經過怎麼樣
雖然《水滸傳》只是一本小說,有不少杜撰虛構的情節,但它裡面有許多真實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北宋末年,的確有宋江此人,他也是在梁山水泊開始農民起義。
宋江畫像
梁山泊位於山東,因為黃河的幾次缺口氾濫和周圍的湖泊匯成一片,從不知名的小湖泊變得有八百里的廣闊水域。因為北宋末年朝廷對百姓的剝削十分嚴重,尤其是在蔡京、高俅等貪官把持朝政之後,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苛稅,許多農民都紛紛破產。梁山泊周圍的這些農民就逃難到了這裡,此外,這裡還有當地的漁民以及被官府通緝的逃犯,沒多少年梁山泊上的人就越來越多,宋江就是其中一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正式起義,加上自己有三十六個頭領。而逼著他們起義的導火線,是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宣佈把整個梁山泊收歸國有,所以在這裡生活的、打魚的、採蓮藕的都要交稅。起義後不久,宋江等人就離開梁山泊,轉戰山東、河北、河南等地。
朝廷知道後就下令抓捕鎮壓,之後又想要招安,可是都沒有成功。直到1121年,宋江率軍乘船攻打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因為海州知州張叔夜已經派人打探到了情報,所以設下了伏兵。五月,在宋江等人登岸時遭到了官兵的埋伏,不僅被死死包圍,船隻也被焚燒,斷去了退路。走投無路之下,宋江只能投降,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揭秘宋江為什麼要招安
其實,宋江的招安之心,在他一進入梁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招安之心。等到宋江執掌梁山大權之後,這種想法就表露無遺了,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表面上是表達忠義之意。梁山眾多好漢對宋江忠心,那麼宋江要對誰忠心呢?
戎裝宋江
宋江出身文吏,北宋的文人,熟讀經學,而這些經過政府加工過的經學著作,早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它已經成為了北宋政府統治文人思想的工具。其實,宋江是一個自卑的人,長相不好,身高又非常矮,當官也只是當一個沒有任何升遷希望的小吏,但是宋江有著強烈的願望來超越自己的卑劣地位。
北宋末年,冗兵冗官現象嚴重,就是一個小小的縣城押司之職,每縣都會配備8個以上,那些正經科舉出身的讀書人,想要做官都很困難,何況是沒有任何功名的宋江。宋江要想出人頭地,就得另闢蹊徑。所以宋江先是拼命的在江湖之上打出自己的名聲,積累了一個很廣的人脈。
後來,做官無望的宋江跟隨梁山好漢,落草為寇,並在眾人的推舉之下,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之位。晁蓋死後,宋江當上了梁山的老大,他的為官之心又死灰復燃了。看到梁山的逐步壯大,他認為自己的仕途理想是可以實現的,他找到了一條晉升之路。所以,他才不遺餘力的發展梁山勢力,帶領梁山眾人數次擊敗朝廷的圍剿。
宋江知道,只有自己的勢力足夠強大,那麼朝廷就會害怕自己,就會招安,那麼自己的仕途理想就能實現了。宋江同意招安,有著自己的私心,也有著為兄弟謀福利的想法,招安之後能給自己的兄弟安定的生活,也是很好的。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是怎麼樣的
宋江是小說《水滸傳》的主角,是梁山一百單八將的頭把交椅,是天魁星,是呼保義,是及時雨。不過這是被藝術化誇張後的,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沒有這麼厲害,他的確是一個農民起義的首領,但沒有這麼多手下和兵馬,也沒有這麼多重情重義可歌可泣的故事。
宋江畫像
史書上記載了宋江的農民起義,但記載的文字不多,對於他之前的情況一無所知。所以,小說裡宋江原來是山東鄆城縣的押司等出身的真實性,並沒有得到考證。真實的宋江的確先是在梁山泊,但是聚集在那裡的人不是破產農民、漁民就是逃犯,沒有小說中這麼多江湖上的綠林好漢和被害的朝廷武將。而且,宋江等人在起義爆發後就轉戰其他地方,而不是小說裡起義後到招安前的一大段時間,宋江等人都是以梁山泊為根據地。
施耐庵為了小說的可讀性,把宋江等梁山好漢的數量正正好湊成了天罡星和地煞星加起來的一百零八個。而歷史上,加上宋江,他的起義軍裡的頭領只有三十六個,這些人在小說都有出現,不過有幾個改了名字。另外,真實的宋江的起義軍兵馬並沒有小說裡差不多十萬之眾,具體未知但據推測在一萬左右,可見戰鬥力並不強。
小說裡,梁山好漢多次打敗朝廷的討伐軍隊,最後主動接受了招安,宋江是主張招安的一方。歷史上,宋江的起義軍也的確打敗了幾次朝廷的兵馬,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招安,甚至曾經拒絕了招安的詔令,直到被人伏擊而走投無路才無奈投降,成為朝廷的官兵。
宋江三敗高太尉的事蹟
宋江三敗高太尉,是指《水滸傳》中,梁山泊眾多好漢三次大敗北宋太尉高俅高太尉。當時的水泊梁山勢力越來越大,朝廷開始忌憚梁山的勢力,於是派兵攻打梁山。
三敗高俅故事封面
在說宋江三敗高太尉之前,我們要先說宋江兩贏童貫。宋江聚集108好漢,在梁山泊落草為寇,舉兵起義。隨著梁山的勢力越做越大,朝廷也越來越重視梁山這一土匪勢力。開始派正規軍去對付梁山,當時朝廷派大臣童貫討伐梁山。可是童貫接連兩次都被擊敗,童貫所帶的手下不是被殺就是被俘,最後只剩童貫和一名手下逃回東京。
當時,童貫和高俅的關係比較不錯,兩人都是奸臣,有點狼狽為奸的意思。童貫兵敗之後,高俅就點起大軍,討伐梁山,來為童貫報仇,同時也是為了顯示朝廷的威嚴。高俅三徵梁山,都以失敗告終。
宋江一敗高俅,敗得是高俅的手下劉夢龍,黨世雄,這兩人是高俅大軍之中領兵能力比較強的將領了,這兩人的失敗,逼得高俅不得不親自領兵。宋江二敗高俅,敗得是親自領兵的高俅,當時的劉唐燒著了高俅大軍的戰船,李俊和張橫殺死了高俅手下的大將劉夢龍和牛邦喜。第三次,宋江向高俅提出招安的請求,高俅拒絕了宋江的請求,還出言侮辱宋江。宋江選擇了主動出擊,鑿沉了高俅的最大的本錢海鰍船,還活捉了高俅本人,高俅只得同意宋江的招安請求。
以上就是宋江三敗高太尉的故事。
及時雨宋江用什麼武器
梁山眾多好漢,為了行走江湖都學過功夫,不說精通至少也得是拳腳嫻熟,而梁山上武藝高強的更是不少,比如棍棒天下無雙的盧俊義、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等,而他們基本上在某一武器上使得特別好,所以在小說裡基本上用著專屬武器。
朴刀照片
宋江作為江湖上的大名人、後來梁山的頭把交椅,自然不可能一點功夫都不會,只不過是不怎麼表現出了。根據小說中的描述,他“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可見他會用槍和棍棒。另外,故事裡還提到過宋江的武器,包括早期的朴刀,以及後來腰上懸著的“錕鋙劍”,所以他不像梁山其他武藝高強的好漢有著一件專屬的武器,宋江的武器比較雜也比較普通。
所謂朴刀,是一種短刀頭、長刀柄的雙手刀,據說是從大刀發展出來的。這是因為宋朝禁止民間使用長兵器,所以大刀不行,就把刀頭改短了成了朴刀。它也叫“帶褲刀”或者“著褲刀”,這是因為朴刀沒有刀鞘一般就是直接掛在腰上。
此外朴刀的刀柄是可以拆裝的。平時安上短柄就可以用來作為農具,需要戰鬥時再裝長柄即可。這也是朴刀沒法被禁止的原因。所以朴刀是一種十分簡陋的兵器,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間在江湖上一些比較混得不怎麼樣的人中非常流行,又便宜又好用可以說是行走江湖的必備武器。朴刀在《水滸傳》裡多次出現,很多梁山好漢都曾經用過,連富甲一方的盧俊義也曾經用過,所以它成為宋江的武器並不奇怪。
深度探秘宋江起義失敗的原因
《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之中,擁有108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技能,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可是最後的結果還是接受朝廷招安,起義失敗,那麼擁有這麼多人才的水泊梁山為什麼會起義失敗呢?
老版水滸劇照
宋江起義失敗的原因有三:
一是階級的矛盾不斷,晁蓋死後,梁山之上擁有話語權的幾乎都是出生地主階級的人物,例如宋江、盧俊義。而那些出身農民階級的人,不是排名非常低,就是做小兵,當炮灰,根本沒有任何權利可言。這些地主階級的人物落草當土匪只是一種無奈之舉,是權宜之計,他們的心中還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被招安,重新被朝廷啟用的。其實當時的梁山之上並沒有外人想的那樣齊心協力,各懷心思的大有人在,所以梁山的內部還是有著一定的矛盾的。
二是當時的北宋,不止有梁山一支起義軍,浙江的方臘起義大軍,在實力上來說,要比梁山強上很多。梁山大軍想取得起義的成功,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他不但要打敗大宋朝廷,還要打敗其他的起義軍。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們看後來的梁山大軍征討方臘的時候,是那樣的慘烈,這還是在有朝廷支援的情況之下。
三是梁山雖然打敗了朝廷的數次圍剿,但大部分都是依靠水泊梁山的特殊地形,水泊梁山只能被動防守,主動進攻能力太差,連一個小小的祝家莊都打了三次,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綜合以上三種原因,宋江起義是必敗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