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新文化運動啟蒙運動
談到新文化運動和啟蒙運動,他們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啟蒙運動圖片
新文化運動和啟蒙運動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的起源地不同,前者是發生在中國,而後者是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像法國以及荷蘭等國。還有一個就是發生的時間不同,啟蒙運動發生的時間要比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早將近200年,於是啟蒙運動就為新文化運動起了一個典範作用。雖然地域不同,但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卻很相似,中國還在封建統治之下,一些有為之士開始接觸到了國外的一些新思想,便開始號召有為人士開始積極籌備這場新文化運動。而啟蒙運動也是如此,當時的歐洲大部分國家也都處於封建專制統治之下,因為受到之前的文藝復興的影響,湧現出來的一些科學家以及思想家便開始籌劃在社會上傳播新思想,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於是便出現了啟蒙運動。
新文化運動與啟蒙運動所傳播的許多新思想都十分相同,都是宣揚人權的解放,推崇自由的思想。從而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其目的也相似,那就是首先要推翻當時的封建統治。其中啟蒙運動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強調理性。這兩場運動都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所傳播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當時的封建壓迫,還將人權以及自由有了一個新的發展,不再是以前那樣任人擺佈了。
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
新文化運動在發展起來之後,所倡導的新思想有多個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新思想就是對文學改革方面的新思想。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因為受到外來新思想的影響,先是對封建統治的批判,之後便轉向了文學上的批判,其中主要是針對封建思想下所產生的那些比較的文學內容,因此便提倡簡化用詞,理解起來更容易,也就是要支援白話文的使用,逐漸替代那些古文言文的寫作模式,這是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中最重要的一個成就。
新文化運動圖片
在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的使用次數越來越多,其他一些組織以及報社也開始學習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的這種寫作模式,於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就接受並開始使用白話文,這從側面就表現出來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是傳統古典文學的一個標誌性的結束。
在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後,中國開始了又一個新的文學時期,那就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時所發表的一些文章都被稱為現代文學。這是中國文學歷史的一大進步。
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雖然從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文學的變革,但從深層次來講,反映出來此時的中國已經對追求自由以及人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些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都是新文化運動所產生的積極意義。除此之外,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還是一個走進世界潮流的表現,因為文學革命中提倡使用的白話文,不僅方便國人理解,而且可以走向世界。與外國的文學有了進一步的聯絡。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大學五四大街,館址就是北京大學的紅樓,之後也是在舊址上重新翻新的,最大程度上地還原了當時新文化運動時期,老一輩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如何把“民主”和“科學”傳到中國大地上的。現在已經被列為全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悠久長遠,對建國前大陸三十多年的莘莘學子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15年胡適、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在全國都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對於各個大學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次接受新文化的思想運動。
新文化運動啟蒙人之一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在歐美製度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和方針,提倡教學新文化,建議中西方文化相容幷蓄共同發展。在此情況下,北京大學需要一些有著新思想的教授,陳獨秀等人受蔡元培邀請來到北京,《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陳獨秀一齊來到北京,編輯部就設在北京大學的紅樓。
紅樓原是學生宿舍的一部分,後又改成圖書館、文科教室,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長不久就搬到紅樓辦公,魯迅被聘為國學教授,李大釗被聘為圖書館主任及經濟學系教授,與此同時,錢玄同、劉半農、李四光等著名學者皆曾在此任職任教。所以紀念館設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現在的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外表仍然是1916年剛建成的紅磚砌牆的樣子,散發的依舊是經久不衰的文學氣息。
新文化運動的失敗
在中國近代史上,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置疑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中國發生了幾起思想解放運動都失敗了,新文化運動的失敗也一樣,最根本來說這些都是由資產階級的侷限性決定的。
新文化運動
資產階級激進派——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主要是抨擊封建舊文化,發揚西方科學民主的新文化,是一場新舊文化的革命鬥爭。他們的想法確實對當時社會觀念的改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推動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更新,為之後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但是同時新文化運動的失敗不是偶然的,首先它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綱領,也沒有明確的組織結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只是作為《新青年》的主編來起到一個領導的作用。同時許多知識分子都只會空談大道理,並不能拿出任何有利於改革的有效建議。而且這場思想上的革命的範圍被侷限了,普通老百姓仍然不懂何為資產階級,何為民主科學。
再說這場運動沒有和群眾相結合,只做思想動員,迴避鬥爭,也沒有提出明確反帝。最後對於袁世凱發起的“迴歸孔學”只是一味地批判,甚至全盤否定儒家文化,全盤肯定西方資產主義文化,沒有正確全面地看待中國存在的問題。軍閥統治時期需要的是革命而不是改革。但是同時也不可否認,新文化運動對科學自由主義甚至共產主義的傳播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
20世紀20年代左右,中國爆發了新文化運動,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由陳獨秀、魯迅、李大釗、胡適等人共同發起,其中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有很多。1918年,胡適加入《新青年》,成為一名編輯人員。在陳獨秀等人倡導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胡適給予擁護和支援,併發起白話文運動。
胡適
在“五四”文學革命前後,胡適自己創作了詩集《嘗試集》,引起了社會各界巨大反響。這部《嘗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形式創作的詩集,對這場新文化運動來說,胡適創作並發表的《嘗試集》具有深遠而積極地影響。胡適將詩行文自由、語言淺顯易懂等特點運用於詩集創作之中,讓更多國人看見了白話文的優點,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擁護。
除此之外,胡適新文化運動貢獻還表現在他曾提出“全盤西化”的觀點,希望中國借鑑資本主義國家的優點,積極運用於建設本國之中。雖然胡適提出的“全盤西化”觀點有些激進,但是他旨在號召國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對於打擊中國傳統舊思想、舊觀念等具有積極地意義。
提起新文化運動,都會想到勇扛大旗的胡適,他身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對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胡適積極努力推進之下,才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主要是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反對統治者專制,提倡民主,反對迷信,提倡科學等。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人之一胡適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有這麼一段情節,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在臺上發表演講,高度倡導白話文的優越性。這時,有個女學生提出了異議,說文言文比較簡潔,而白話文則比較繁瑣,並舉例“無能為力”這個詞,用文言文僅有四個字,說成白話文,將會是很大的一段話。胡適則說,不然,無能為力用白話文來代替,只需三個字就好了,那就是“做不了”。這段電影很好地詮釋了新文化運動反對舊文學的思想。1918年5月,隨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的小說《狂人日記》的出版,中國逐漸開始摒棄了文言文,開始使用白話文了。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主要是將矛頭對準了統治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孔孟思想。孔孟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巧妙地被統治階級利用,成為了維護君主制專制的道德工具。因此,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其核心的運動思想。在1916年,袁世凱稱帝后,不少擁護帝制的人,開始鼓動君主立憲制和“國不可一日無君”等錯誤思想,企圖逆轉歷史潮流,將中國重新帶回封建制時代。以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為首的,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一系列《一九一六年》、《民彝與政治》等論文,對帝制和專制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新文化運動給予封建統治階級的打擊是致命的,他們從根本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使其開始覺醒,並主導中國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文化運動的地位
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它是中國歷史一次空前絕後的人民思想大解放,也是人民對科學和民主自由的渴望的表現。
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之一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是以倡導科學、民主為中心的,它對於中國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封建禮教具有著極大的衝擊力。當時,雖然中華民國已經建立,但是封建思想仍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使得人民認識和了解了民主的意義,喚醒了被禁錮千年的中華民族,對反封建,反帝制有著積極的意義。
其次,新文化運動主要針對孔學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思想推廣天下後,歷朝歷代對孔學無不尊敬有加。新文化運動首先提出了孔學並非中國全部國學的理論,讓當時的中國人,更能接觸和接受更多的中國文化和西方思想。
總結以上積極點,新運化運動的地位在當時中國,是一種思想、文化的改革,這場改革一旦實行後,中國便開始擁有了獨立的民主思維,不再被封建禮教進行控制。
但是新文化運動也有著一定的侷限性,對於改造中華民族的思想,並不能完全依靠個別幾個人的努力,他們雖然聲嘶力竭地吶喊,但是事實上,卻不能完全從根本上改變國民的思維性,而他們提倡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也難以在中國實行。
新文化運動對於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頗和片面性,他們都以一種絕對肯定和否定的態度用來看待事物,難免有矯枉過正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