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楊廷和兒子是誰 楊廷和與楊慎是父子嗎

由 郎文芬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楊廷和,明朝年間傑出的政治改革家,歷仕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其兒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明三子之首的文學家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於他筆下。

楊慎 塑像

楊慎,狀元入仕,由於生性正直,敢於直諫,其仕途也極其坎坷不平,由於在“大禮儀”事件中過於堅持,一再上書不願與盲目順應皇上的奸臣共事並與群臣列宮嚎哭,引來杖責被流放雲南,以此終老。

楊慎在歷史上的文學成就十分顯著,他流放期間創作量極大,至今留有詩作兩千餘首, 抒發情感的有江陵別內、宿金沙江等等;關懷民間疾苦的有海口行、觀刈稻紀諺等;此外還有眾多描繪河山、盛況的詩文。楊慎吸收六朝、唐初的詩文特點形成自己婉約之風,且對詩詞歌曲等均有涉及,作品大多清逸綺麗。楊慎對於文學堅持自己的價值認同,既主張文法,又反對盲從復古,好李杜、勤探究,有著極其深厚的造詣。

儒學上,楊慎指出了儒學、心學皆存有“虛論不實用”的弊端;以及心學脫儒向禪學,喻指理學與禪學之間的聯絡性;此外,他還對於當時風靡的陽明心學進行了批判,指其違背儒學,然而最主要的是對於朱熹的強烈批判。

楊慎為人刻苦,無論文學、從仕均精益求精,是一代博學家,留下多本著作,個人文風凸顯,且關愛百姓,心繫國家,只可惜受到世宗的憤恨,終生流放至死,逝後才回故鄉入葬。

楊廷和與楊慎

楊廷和,年少成名,其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明三子之首的文學家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於他筆下。

楊慎 塑像

楊慎,字用修,也稱作升庵,祖籍廬陵,出生於四川新都書香門第、官宦家庭,自小便聰慧過人,家庭教育氛圍極好,與父親楊廷和一樣中舉入仕,楊慎以狀元進入翰林院任修撰官,參與編寫整合《武宗實錄》,逐漸開始了他極其坎坷的仕途。

由於楊慎為人一生正氣,面對武宗忙於遊玩不顧朝政的行為直言進諫勸阻後無濟於事,於是一氣之下辭官回鄉。世宗登基後,楊慎再次被召回翰林院任官。此後,由於楊慎不畏權貴的性格,更是一再得罪了世宗。起初,他趁講書的機會,屢次以世宗不妥之政來明裡暗裡批評他,尤其是在以其父為首的舊臣與皇上之間爆發的“大禮儀”之爭中,楊廷和被迫辭官後,楊慎一再上書不願與盲目順應皇上的小人共事並與群臣列宮嚎哭,引來杖責被流放雲南。

在流放期間,楊慎寄情於景詠物言志,不斷堅持創作,仍始終關心民間疾苦,多作詩文來痛擊不法行為,還為白族修著歷史,協助平定叛亂,無論流落何處,均得各地官員善待。

世宗因為對楊家父子恨得咬牙切齒,因此其一生多次大赦,楊慎都未能歸鄉。

1559年,楊慎死於駐守邊疆的住所,得遊居敬送回故鄉葬於父親墓旁。明穆帝登基後得追諡文憲。

楊廷和歷史評價

楊廷和,是明朝年間著名的內閣首輔,後來由於在大禮儀事件上與世宗意見向左,最終辭官回鄉,以庶人身份下葬。楊廷和任職期間,一度權傾朝野,做出了許多為政功績,是明代偉大的政治改革家。

楊廷和 劇照

楊廷和輔佐武宗時期,由於武宗荒誕無德,楊廷和屢屢進言未果,仍心繫百姓,關心民間疾苦,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得以正常執行。

楊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鎮壓起義將其誅之。武宗去世後,由於無後,遂與皇太后二人將其堂弟朱厚熜立為世宗,得群臣贊同。

楊廷和在武宗去世後,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當時江彬深知自己為天下人所不齒,在同黨造反時尚且猶豫不決,於是楊廷和以皇太后的名義將其追捕誅殺,並消除一眾黨羽,引得舉國歡欣。

世宗未赴京城時,由楊廷和代理國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間,楊廷和不受制於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廢除了武帝在位時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楊廷和加強邊防軍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減少賦稅降低階級矛盾,挑選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楊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均受到了舉國上下的讚賞。

儘管其改革時間短暫,但仍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改善財政情況,緩和階級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轉好,對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緩和與振興作用。


 

楊一清 楊廷和

楊一清、楊廷和屬於同一時期的人,皆是明朝有名的人物。兩人都是明朝時期手握重權的朝廷重臣,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兩人可以算是同事關係。楊一清、楊廷和都屬於極富才華的人,不僅在政治上有所成績,在文學方面也有不少有作品流傳於世。

楊廷和半身像

楊一清,民族為漢,明朝人士,歷經四朝,當官五十多年,曾擔任過不少不同的官職,最終坐上了內閣首輔這個重要位置,被世人稱為“出將入相,文德武功”,由此可見,他的才華之高,被世人所讚揚,稱楊一清的才華可以與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相匹敵。楊一清在當官期間作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績。比如修建邊疆防禦,平定外來者的進犯,促使軍中紀律嚴明;設計除掉混亂朝廷的太監劉瑾極其黨羽等。然而在後期,楊一清卻被張璁等人陷害,病發後遺憾而死,死不瞑目。

楊廷和,與楊一清一樣,同是明朝重臣,曾身居首輔之職。在位期間,他曾立功無數,為明朝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不僅極有才能,也極富名望。例如在擔任東閣大學士時,勇於指責和抵抗當時權力極大的宦官劉瑾;平定了朱寘鐇引起的叛亂。楊廷和最後是因“大禮議”事件與明世宗意見不合,被削職定罪,到了穆宗時期,才得以恢復官職。

楊一清和楊廷和兩人皆是明朝時期忠良之臣的代表人物,身居要職卻未作出濫用權力之事,兩人皆為明朝的穩定和發展做了極大貢獻。

楊廷和和王陽明

楊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間傑出的政治改革家,一共輔佐過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個皇帝,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掌管朝綱,但在大禮儀事件上由於與世宗意見向左,最終辭官回鄉,於71歲時病逝故里。

王陽明 畫像

而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不但是一個思想家、文學家,也是明代的哲學家和軍事家,於正德年間入仕,曾多次參與平定江西叛亂與寧王之亂等等,此期間朝廷一度處於首輔大臣楊廷和權傾朝野的狀況,那麼王陽明與楊廷和二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中所周知,正德年間,王陽明起初是被兵部尚書王瓊提拔上去的,由於其才幹受到王瓊的賞識,於是將之推薦為御史以巡撫各地,王陽明才有機會得以在多個叛亂中展現身手,因此,王瓊可謂是王陽明的恩人與伯樂。然而楊廷和與王瓊之間呢?

楊廷和與王瓊的關係十分惡劣,兩個人是死對頭,武宗去世以後,楊廷和長達三十多天總攬朝政後,世宗才上位。為了得到更多主張,楊廷和便上書檢舉王瓊的種種罪狀,使其入獄,二人互相攻擊一段時間後,王瓊最終被充軍發配邊境。因此推斷,楊廷和王陽明的關係也不會融洽。據悉,王陽明在平定寧王叛亂後,儘管加功進爵,卻沒有得到相應的俸祿,也是因為楊廷和的關係。

且楊廷和的兒子楊慎,還一度批判風靡一時的陽明心學,因此種種跡象之下,想必楊、王二人關係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