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高濤(綠寶杯入圍作品選推)/《喝水杯》
萬物自水而起,人類依水而生。然而現在的人不珍惜水,尤其00後,用奶茶養命,不會喝水了。
——題記
喝水杯
高濤
每個人的桌子左上角或右上角,司空見慣擺放著一隻喝水杯。我現在要說的就是這隨處可見、人人隨身的小小喝水杯,折射出社會的發展和祖國的昌盛。
八十年代社會流行軍綠色,衣服、腳踏車、還有那隻令我向往的軍用喝水壺。壺身綠色,鋁製的,是柱子當將軍的爺爺送給他的。柱子天天把它背在身上,半壺水“唰啦、唰啦”響動,引得我們十分歆羨。你想想,雖已改革開放,但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孩子們見過多少新鮮玩意?柱子最多讓同學們摸一摸喝水壺,彷彿喝水壺裡裝的不是水,而是神水,是讓人喝了“睡覺笑著醒、做夢娶媳婦”的水。我們三個發小經過乞求,放學路上分路段,“石頭、剪刀、布”,誰贏了可以背水壺。水壺“啪嗒啪嗒”敲打在後背或臀肉上,讓我們的虛榮心風光了一回又一回。只是一到路口和拐彎處,就有人磨磨蹭蹭的,或飛快往前跑,讓沒背水壺的追攆者恨得心癢癢。其實,背水壺的夥伴只是想多背一會兒,到村口便要規規矩矩還給柱子。誰敢把這樣高階的喝水壺揹回家,只會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其他人再幻想也能有隻這樣的水壺,也不敢張口問父母要。特別是我家,早早被分出老屋,姐弟三人上學,跟父母借住在村裡的飼養室,連學習資料的幾塊錢都經常交不起,哪敢奢望一隻這樣的水壺用來喝水呢。
現在想來好笑,不就一隻喝水壺麼,更何況喝水才主要,水壺再好有什麼關係呢。不管在家還是學校,喝水都是井水,葫蘆做水瓢,最多用飯碗,連只搪瓷缸都沒有。一碗水,輪流喝,哪能為喝水這麼簡單的事專門買只喝水壺?不像現在都是專用喝水杯。
誰也不知道,一隻小小的軍用喝水壺在少年心裡種下的種子—“我要長大當將軍!”更似喝了水壺裡的神水,每天憋著勁兒學習,像一隻攀登象牙塔的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前年遇到母校語文老師說起往事:“你上學認真很,寫字都數格子”。原來小時候寫字,我都要照書對著田字格虛線,一個點都不錯。老師誇得我怪不好意思,但老師不知道一切源於我小內心因軍用喝水壺引發的奢望。心懷感激的是我如願以償“鯉魚躍龍門”到西安上學,回到宜居宜業的高陵工作。農村的孩子能離開黃土地,不容易中理所當然著奮鬥。
正寫喝水杯,特意四周觀察了一下。只見一隻只喝水杯擺在辦公桌上,色彩有咖啡色、濾色、還有白色,材質有玻璃、不鏽鋼及陶瓷,品牌更多了,特百惠、富光、樂扣樂,越來越講究。這世界變化太快—包括我們的喝水杯和我們的成長。記得九十年代從南方開始流行紙杯並迅速席捲中國。開始賓館、飯店,後來家家戶戶都用。客人來了,紙杯上茶;客人才出門,紙杯丟入垃圾桶;多省事。只是近兩年全民進行垃圾分類的趨向,我想用不了幾年,或許紙杯就會成為環保史上的迴圈笑談:開始用是環保,終結也是為了環保。
我喝水杯是不鏽鋼的,堅固耐用,已好些年頭了。字跡有些模糊但依稀可辨:“建黨92週年紀念、中共高陵縣交通局黨委會、二00三年七月一日”等字樣。算來距今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已有十六年了。回憶起來該是工作認真,不僅被吸收入黨,還在年底表彰大會上榮獲獎品—喝水杯。一直陪伴身側至今,工作崗位無論怎麼變,工作態度始終沒變:上班努力、加班積極、值班認真,夜班寫文章、週末教作文,業績也對得起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歷程。
喝水杯不僅是工作榮光,也記錄了我的生活。新千年流行55度杯。剛燒開的水裝進杯子,搖一搖,僅一分鐘,便迅速降溫到最適合人體飲用的55℃。“喝水神器”網上熱銷引得我趕時髦,“一杯子=一輩子”送禮首選喝水杯。買了兩隻,送一留一。可惜最後卻分手,沒能諧音好兆頭。當時蠻傷感,在家鄉著名風景地—涇渭分明,看兩水融融東流,嘆千年中外奇景,把杯子和當時情感一起沉入河底。
每天八杯水,日日3000毫升。誰也離不開的喝水杯,已成為我人生的一部分,也見證了生養我的高陵的蓬勃發展。前文提到不鏽鋼喝水杯落款“高陵縣”,在2015年已華麗轉身為“高陵區”。當人們還陶醉“陝西首家免費101公交”的幸福裡,就在9月1日一夜之間,400輛嶄新電動“小黃車”遍佈大街小巷,掃碼就能騎行,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又一個談論焦點,臉上盈滿了小確幸。
日子越來越好,一隻喝水杯折射出社會繁榮。商店貨架上的喝水杯琳琅滿目,吸管的、帶蓋的、雙層保溫的;喝的水也越來品質,純淨水、礦泉水、蒸餾水。尤其女士,喝水杯造型可愛有趣,杯裡內容也豐富,上班間隙喝水杯裡喝健康:衝奶茶、泡枸杞、熱牛奶。特別青少年,更是口味多樣營養十足:骨頭湯、燕窩、十八粥,都被父母精心裝進了喝水杯。
我給女兒買過好幾個喝水杯。氣憤的是,早上裝滿蜂蜜水或檸檬水,晚上回家還是那杯水。沒少責備她,可少有改善。聽說學校也備有熱水器,但據說只有5%的孩子能主動喝水。開家長會時,老師們再三要求家長們準備好喝水杯;微信群裡,家長們不時提醒老師們督促孩子多喝水。物質太豐富了吧?孩子們連生命之水都不知道喝了。
為喝水小事,我想到一個沒辦法的辦法—花錢買罪受。前年暑假給女兒報了軍事夏令營。回來交談中零碎得到關於搶吃喝的訊息,後來的行為也稍有改善。但好景不長,仍恢復如舊,想不起喝,也不想喝,似無需水,這代人堪比機器人。夏令營頒發的軍用喝水壺,讓我正唏噓童年“背水壺”趣事,卻被女兒無情扔在角落裡。我撿起來擺進書櫥,女兒噘著嘴:“太土了,夏令營沒用過,現在用不著。”
我相信很多家長和我遭遇一樣,都在問孩子:“水喝了沒?”也一遍遍叮囑:“多喝水!”我常想,她們又不是生病,怎麼總像醫生提醒病人?答案顯而易見,喝水與喝水杯無關。理由是:中國孩子,太幸福了。甚至說,什麼都不缺了,包括水。
真不缺水嗎?查資料,中國水資源是很匱乏的。要不怎麼現在倡導建設海綿城市,搞南水北調工程。人體重70%是水。如果用杯子去計人一生喝水的量,怕是沒有人能夠算得出,算出來怕也是天文數字。
喝水杯的作用顯而易見。於是,從簡陋到講究、從一到多,人人都擁有喝水杯。有的人杯不離身,走到哪帶到哪;也有的人用杯子彰顯身份;還有的人丟三落四,丟了找找了丟。而我清楚的記得,自己對喝水杯懷有怎樣的情感。
父親當年教書,喝水杯是一隻搪瓷缸。這種喝水杯好處是茶涼了直接放煤爐上,等缸蓋“噗噗”冒出熱氣,就又可以喝。星期天我和夥伴們偷出父親的茶缸,去幹什麼?煮雞蛋!我們撿來樹枝枯葉,把水渠裡的渾水沉澱淨化,放進每個人從家裡摸出來的雞蛋,蓋上茶蓋,圍在四周,等待著水溢蛋飄香。喝水杯被火燎煙燻,很難洗乾淨,黑印兒留在凹損處。但不必驚慌,配發的搪瓷缸一模一樣。大不了偷偷和別的老師換,也發現不了。那時候,從來沒考慮過,各人用的喝水杯,都用的半新不舊了,都留下了父親的氣息,怎麼能隨便換呢?沒事的。那時候人們連溫飽都沒有解決,誰會留意這件小事。不像現在,中國人早已溫飽有餘向全面小康邁進。
喝水杯應該貫穿了人類的發展史。先人們臨河而居,就用上了喝水杯。半坡博物館裡千古之謎的尖底陶瓶,據考證就是用來取水的。燒製的陶盆加釉、著彩、繪畫,不管怎麼進化升級和高檔至尊,喝水的功能一直延續至今。就像父親喝茶的搪瓷缸,我的不鏽鋼喝水杯,柱子的軍用喝水壺,延續著喝水,延續著勤奮,延續著夢想!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得用喝水杯。我現在讀書、寫書同時創辦“小作家公益課堂”教書。常常口乾舌燥的時候,看著喝水杯裡的胖大海與涼白開,我就想起了老師,想起了父親,也想起了母親。母親辦過春蕾幼兒園,比父親更精心、認真,操勞也更多。當我暑假實訓營汗流浹背,才知道教書育人是苦差,操心多,事情繁,太過辛勞,怨不得老師被比作蠟燭。想自己常常焦頭爛額,都顧不上理髮,然而當有學生尊稱“老師”,有作文寫到:“喜歡老師”,有鄉黨們轉發朋友圈點贊,都十分感動而不覺得累與苦。只覺得德能還需要再提升,把父母經驗再傳承,將教師基因再發揚,切實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與同學共進步,為祖國添磚瓦!
又到一年開學季,女兒纏我又要喝水杯。我想問,你口渴嗎?(佛教巴利語讀口渴為“tanha”),這代人不會喝水,不會口渴,更不會渴望。但我回憶每個時期都有如柱子家一樣的人,或有錢,或有權,本來普通的喝水杯非要不同尋常。在三才素養小飯桌,一個剛認識孩子對我講,遠在南方的父母送給她一隻銀子做的喝水杯。或見識少,金子做水杯我還沒見過,平常老百姓也不至於炫富到這種程度吧。於是,我買了她喜歡的“奶嘴杯”並戲笑:“你馬上生日了,就當送你的禮物。”忽然想起來,有時作品獲獎或者參加活動,獎品與贈品就是喝水杯,都被我轉手送了人,卻沒人送過我。不過,我見過週末早晨,妻子在廚房消毒擦洗我們的喝水杯。重新幹淨的杯子讓我心底裡終究是愉悅的,並始終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恩心對待每一天。
司空見慣的喝水杯隨處可見,杯裡和杯後的故事也輪番演繹。在鳳凰古鎮我坐在江邊二樓的搖椅上,透過喝水杯打量著休閒的遊客。我發現,人人都用的喝水杯,要麼那麼的老,就像老人寫滿滄桑的臉:有上戰場的、有梅七線建設的、還有普通的農民和打工者;要麼那麼的新,就像孩童稚氣未脫的眼,充滿了憧憬和好奇,喝水杯裡盛著初心。
有人說,我們的心要像一隻盛水的杯,時時掃塵除垢,處處空杯理論,以“器三過”之態度,“緣己利他”之情懷,才能體悟上善若水的境界。在娛樂至死而我依然勤奮寫作的時間裡,《加班成一種習慣》《低碳生活》等一篇篇文章,讓平淡的日子似杯裡的水般有溫度。臨近國慶,大街上早早掛滿了國旗,大的掛在商鋪前,小的插在車籃上,還有人把國旗塗染額頭。人們內心向往紅色,臉上洋溢愛國熱情。晚飯後拎著喝水杯,去廣場上跳著、舞著、健步走著,陪孩子們嬉鬧著,可以看到在中國一幅絕非電影而是真實的美好生活畫卷。
深夜恍惚間,自己的舊喝水杯和女兒的新喝水杯進行著交流——
新杯子:“你該淘汰了。”
舊杯子:“用著妥貼。”
……
舊杯子:“想想過去。”
新杯子:“看看未來!”
作者簡介
高濤 男,79年。陝西省作協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高陵區作協副主席。著有自選集《半徑知旅》。
秦川文化
持續關注,更多精彩資訊
注:本文圖片
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往期精彩連結
《秦川文化》招募簽約作家
秦川文化∣一個有個性的公眾號
特邀顧問:周明
顧問:任法融 葉廣芩 朱文傑 吳克敬 陳長吟
何丹萌 孫見喜 李彬 史飛翔
文學策劃:劉慧
書畫策劃:蕭虎章
主編:舒優良
副主編:王天周 魏志祥 萬毅 惠智勇
執行主編:肖春茂 宋一凡
編委:張正陽李亞紅王冬雨 顏世玉 董劉洋楊園園
無論是風裡,還是在雨裡,我都在這裡守候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