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孩子友好地面對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創造有利條件,督促、鼓勵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圖為“六一”前夕,當地一位小朋友正在認真閱讀兒童繪本。劉佳攝/光明圖片
隨著中高考對於孩子們閱讀能力的考查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從小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如何幫孩子們選擇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成為廣大家長們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我試著梳理一下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所具有的共性與特徵。
首先,好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孔子就意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中外近現代的教育家們也在反覆強調孩子們的個體差異。那就意味著,在選擇兒童讀物時,不能一味盲目地信任流行的所謂“必讀名著”“必讀書單”等等。照著名錄購買一堆書籍,強迫孩子每天讀多少,完全不顧及孩子的自身感受,這樣不但不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反而會抹殺孩子那一點點剛剛萌芽的閱讀興趣。正確的做法是先帶著孩子去書店、圖書館的“兒童讀物”書架前,放手讓孩子去瀏覽、翻閱,尋找自己的閱讀興趣點,家長再去購買相關的書籍。也有家長曾經表示擔憂:孩子總是閱讀某一類書籍,會不會限制他們的視野。當然不會。當孩子閱讀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之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促使他逐漸拓展自己的閱讀範圍和領域。
其次,好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使孩子產生共鳴。有的兒童文學作品坦率承認並讚賞孩子天性中與生俱來的好奇、淘氣、頑皮,甚至偷懶、耍滑等特徵,使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識別別人優缺點的同時,也關注到自己的優缺點,並欣然接受自己的不盡完美,努力成長,比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有的兒童文學作品故事情節對於小讀者來講似曾相識,他們在家裡、學校裡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作出過類似的決定或與之相反的應對,透過書中小主人公的言行與表現及其結果,孩子們也在逐漸校正自己的做事方式,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情況,知道如何去處理才能達到最好效果,比如楊紅櫻的《女生日記》《男生日記》等;有的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簡短,接近兒童的口語,像孩子自己在說話,很有代入感,非常適合作為孩子的初級讀物,林格倫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這個特點,特別是《吵鬧村的孩子》和《小飛人卡爾松》;有的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生動優美,為孩子們營造了唯美的閱讀氛圍和閱讀體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心靈稚嫩而敏感的孩子們看到、感到、想到卻無法準確表達的各種美好事物與景象,使孩子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提升運用優美語言的能力,這類作品以格雷厄姆的《柳林風聲》為代表。
最後,好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培養孩子確立共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跟孩子們說,眼光要放得長而遠,價值觀要定位得高而廣。因為他們未來的舞臺已經不可能侷限於某一個國家和地區,他們面對的將是整個世界。這就要求孩子們必須擁有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包括平等、博愛、正義、和平、和諧、寬容等等。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這些人類共同的價值一定是反覆出現並被讚美和強調的。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世界的未來。衷心希望我的一點淺見能夠幫助我們的花朵汲取更好的精神營養,健康成長,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劉紅娟,系北京市文匯中學語文老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