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初年流傳一句俗語:“王與馬,共天下。”這裡的王,指的就是魏晉第一高門大戶琅琊王家,代表人物就是文官之首丞相王導和武官領袖大將軍王敦。
當時,出身高門大戶的貴族子弟往往自負身份,追求優雅的風度排場,而同樣出身高貴的王敦,卻堪稱異類。《世說新語》“豪爽篇”載其:“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意思是,王敦操著一口土氣的南方方言,所以大家背地裡都稱他為“田舍郎”,有點鄉巴佬、土鱉的意思。
王敦娶了舞陽公主,剛結婚時,對上流社會的生活習慣不甚瞭解。他在公主府上衛生間,發現一個裝飾華麗的漆箱,開啟一看,裡面盛著不少幹棗。王敦覺得漲知識了,這皇家的衛生間就是高大上,解個手都提供零食果品,真講究,就抓了一大捧,信手往嘴裡亂丟,吃了個不亦樂乎。
如廁出來後,丫鬟端來盛水的金臉盆,琉璃碗裡盛著澡豆。王敦把澡豆倒進水盆裡,攪拌幾下,三口兩口吞個乾淨,吃完還嘖嘖稱讚:“這乾飯味道還真不錯喲!”王敦感覺自己還挺懂禮數的,左右顧盼群丫鬟,神色間頗顯自得,哪想到丫鬟們差點笑暈過去。原來那幹棗是方便時塞鼻孔堵臭氣的,澡豆則是乾粉末狀的高檔衛生清潔用品,後來,嘲笑人是土包子沒見過世面就說其“不識澡豆”。
儘管土了點,但王敦很豪爽。而且,他還有一項獨門絕技——打鼓。
有一次,晉武帝司馬炎召集名士們開音樂沙龍,切磋歌舞藝術。大家就自己擅長的領域暢所欲言,唯有王敦傻呆呆,顯得與沙龍氣氛格格不入——大家討論的話題對他來說太過高深,好不容易想插句話,還沒等發表觀點呢,就被旁人給粗暴地打斷了。
這有意無意的冷遇,讓王敦臉色很是難看,他也不願被人小瞧了,就踴躍舉手自告奮勇地說:“我會打鼓,求表演!”晉武帝一聽,喲呵,還挺時髦,居然會玩打擊樂!那必須欣賞欣賞,馬上讓人抬來一面大鼓。只見王敦把袖子一擼就站起來了,熟練紮好馬步後,雙手執著鼓槌擂下,輕重緩急有致,一如萬馬奔騰,壯懷激烈。在座的名士聽得震撼無比,對王敦刮目相看,掌聲如雷鳴般不絕於耳。一通鼓敲完,王敦放下鼓槌,昂首睥睨,一掃被人鄙夷為鄉巴佬的恥辱。
後來,王敦一直都沒荒廢掉自己的打鼓絕技。王敦崇拜的偶像是一代梟雄曹操,每次喝完酒,就用鐵如意敲打痰盂打節拍,反覆吟唱著曹操的樂府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經常唱著唱著就把自己感動得淚流滿面。
王敦的歷史評價偏於負面,名士潘滔評價其“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這絕不是啥誇獎的好話,古人用“蜂目豺聲”形容人窮兇極惡,可見王敦社會風評之差。王敦曾先後兩次起兵“清君側”,揹負上了叛賊的惡名,下場極為悲催。
即便如此,會打鼓的王敦也有位重量級粉絲——東晉梟雄桓溫。《世說新語》“賞譽篇”對此有過記載,桓溫曾在經過王敦墓時,不住口地發出讚譽之詞:“可兒!可兒!”心疼愛憐之情溢於言表。《晉史》也逗,竟將這身世經歷相近的兩人併為一傳,也算是對這對偶像粉絲的另類成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