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孩子在學校受排擠怎麼辦?講道理、找問題、教方法,不如提供給孩子們自由協作的學習成長環境,讓孩子們學會自適應、掌握與同伴和諧相處之道。
“排異”是生命之中最基本的特質,每種生命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具有相對的排他性,比如生長在同一區域內的植物會彼此爭奪水分、陽光;生活在同一區域內的食草動物會爭奪草料;生活在同一區域的食肉動物會形成食物競爭......但是,自然生命神奇之處就在於雖然生命體之間存在競爭,但同時也存在互惠互利,成長之中彼此相互依存。人類作為“萬靈之長”,在自然競爭、協作之中同樣具有明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對於與自身利益相符或者互補的就能欣然合作,而對於利益相悖者就會形成“排異”現象。
學習就是同伴們一起練習、增長生活技能
計劃生育、城市化讓孩子們的成長變得“孤獨”
世間萬物發展都具有兩面性,建國初期毛主席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文章中提到“中國人口眾多是一件極大的好事”間接成為了鼓勵生育的方向指引,之後在借鑑前蘇聯鼓勵生育、禁用計生用品等一系列政策推動下,我國實現了人口“跨越式”增長。但是,人口快速增長也帶來了極大的社會問題,因此計劃生育成為國家戰略;計劃生育在控制人口數量、提升國民受教育水平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另一個課題,那就是獨生子女疊加城市化之後的孩子,遇到了交友障礙。
計劃生育疊加城市化給孩子們的學習成長帶來的全新的課題,一方面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讓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對孩子進行精養,讓孩子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學到更多的智慧知識;另一方面城市化給孩子們的童年遊戲帶來了不便,童年遊戲場地和同伴都變成了“奢侈品”,遊戲場地被商業化、小夥伴兒都進了課堂......孩子們學習成長的歡聲笑語被定格在了學校或者家庭,每個孩子都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家中的“王子或公主”,孩子變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的事就是全家的事兒,孩子的需求“砸鍋賣鐵”也必須滿足,孩子成為了家庭中實實在在的“掌上明珠”。
計劃生育跌建城市化讓孩子的成長出現了眾多“獨行俠”,孩子的成長格局變成了玩具多、學業多、遊戲玩伴少,單個家庭已經沒有好辦法能夠解決孩子學習成長中的同伴問題了。長期的獨處讓孩子生活變得事事以我為中心,缺少了與同伴進行有效協作、分享的機會,雖說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遇見朋友,但是非長期朋友往往難以形成協作關係。相反,由於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他們在生活中與同伴兒發生小糾紛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急著替孩子們做主,把他們分開以高效化解糾紛。然而,這種高效的處理模式卻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了長期的麻煩,那就是他們自己沒有獲得與同伴相處、化解糾紛的能力。
禮尚往來也需要有機會
社會應為解孩子們成長中的同伴問題提供幫助
社會建設發展極大的豐富了物質和文化生活,城市高樓林立、文化娛樂設施應有盡有。但是,物質和文化生活用品都屬於商品,而孩子屬於“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孩子更多的作為消費者、孩子們的消費行為最終由家庭買單。當今社會所提供的計時性童年遊戲、教育培訓服務多不適合興趣多變的孩子們,他們今天感興趣的事物或許到了明天就興趣不在了、他們和某個同伴一起感興趣的遊戲可能缺少了這個同伴就變得毫無趣味.....資訊化給生活帶來了眾多的便利化,比如網購讓商品與消費者的距離就隔著一個螢幕、美食與食客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外賣小哥。
當今,社會在助力孩子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怪異”的現象,比如家長都知道孩子的學習成長都需要同伴,但是礙於安全的考慮還是更願意讓孩子宅在家中;教育培訓機構苦於沒有生源,而孩子和家長面對眾多教學機構又缺乏足夠選擇的資訊,缺乏信任基礎;社會都知道成長素質比考試成績更重要,但是素質太漫長沒有權威記錄,成績卻能夠“眼見為實” ......凡此種種,根本就是社會所提供的文娛設施與孩子們成長需求之間存在資訊不對稱,內容提供方與消費方【孩子】之間缺少一座實現互通的橋樑。
孩子不合群或者行為習慣與同伴“相異”的根本是孩子們在一起遊戲活動的時間少,彼此之間缺乏碰撞和適應機會,而這都需要社會來提供保障。社會需要藉助資訊化的紅利,盤活既有文化設施、教育教學資源,讓資源使用更高效、讓孩子們的學習成長更快樂、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機會在一起建立彼此友誼、讓關愛下一代學習成長成為真正的社會責任。很顯然,有關孩子學習成長的問題已經不是某個孩子或者家庭的問題,也不是某個孩子、家庭能夠獨自解開的難題了,成長已經是社會中最底層、涉及領域最廣的活動了,它涉及到社會公共資源配給、教育教學資源服務根基、家庭參與社會生產分工協作、社會文娛生活新導向等等。
資訊化讓每個人成為一顆星
資訊化將為解開教學活動中存在資訊不對稱提供支撐
通訊技術的發展讓眾多資源資訊實現了互聯共享,原本需要親身實踐或者近距離“眼見為實”的事情實現了網路傳遞、商業交易行為中商品資訊不對稱的行為得到了解答,人們能夠透過商家的介紹、使用者的點評反饋瞭解商品更為細節的資訊,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商業市場行為中的信用評定可追溯,資訊互聯讓市場交易行為變得透明、可信任。教育是提升社會勞動生產力的重要推手,也是社會勞動生產力提升的直接受益者。現今,教育中存在的諸多難解的命題都是時候藉助資訊科技將其完善了,這些難題包括孩子上學片區劃分、家長對孩子學習情況的全面瞭解、家庭與教育資源提供方的資訊互通、孩子選課難以及選課以後服務品質保障等。當今社會,資訊已經成為社會分工協作最基本的信用憑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社會持續前行發展的中堅力量,其資訊化水平豈能落後於社會平均水平。當然,運用資訊科技解答教育難題離不開權威機關進行社會教育相關資源的統籌協調,讓優質教育資源能夠得到普惠、讓渾水摸魚者無處藏匿將是教育資訊化“新基建”大方向。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 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