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華野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的3大原因

黃百韜的7兵團是解放戰爭後期國軍表現最勇猛的一個兵團,在淮海戰場上經過一番死戰後最終被華野殲滅,而為了殲滅黃兵團,我軍也有6萬弟兄傷亡,可見黃7兵團的實力和戰鬥意志。圍殲黃兵團是淮海的第一個步驟,其實也是最難的一步,之所以我軍最終能夠在淮海殲滅50餘萬國軍,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初期對黃7兵團的圍殲打亂了國軍整體部署,越輸越增兵,越急越被圍。並且這一戰使得國軍上下加倍恐懼解放軍的戰力,才有了後來的大淮海,三場大殲滅戰的成功。這一仗有個關鍵點,黃百韜兵團高達11萬兵力,其中不乏精銳25軍,為什麼華野能夠成功包圍住黃7兵團呢?我們分析一下黃百韜被圍的3大原因。
淮海戰役中,華野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的3大原因
首先,黃百韜自身是有私心的。雖然作戰勇猛,也打了許多狠仗,但是黃本身並不是嫡系出身,手上的部隊一直有限。後來做到了中將,也只是帶中等規模的兵團,手上只有3個軍。到了淮海迫在眉睫之時,國軍不得不籌集重兵和我軍決戰,因此黃百韜得到了壯大力量的好機會,7兵團擴編為5個軍,加起來共11萬人的龐大規模。最後一個併入7兵團的是44軍,在新安鎮等44軍靠攏,本身是危險的事,極有可能給我軍贏得包圍時間。但是黃百韜之前從沒帶過這麼大的兵團,心裡非常興奮,竟質疑留在新安鎮等部隊匯合。也就是這2天,給了華野急行軍的機會,7兵團被圍碾莊,和這2天的等待有很大關聯。
淮海戰役中,華野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的3大原因
如果僅僅是2天的等待,本身不足以使我軍包圍黃兵團,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重大事件,導致了黃兵團的被圍困。在徐州北部的國軍第三綏靖區,原本是用來阻隔我軍主力和國軍主力的重要走廊地帶,有國軍2個軍的兵力把守。但是在這個關鍵地帶,發生了何張起義。2.3萬綏靖區國軍直接倒戈,把路讓出來直通黃7兵團,我軍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直插過去,將黃兵團包圍。何張起義是華野能夠成功圍困黃百韜的關鍵,也可以看出我軍第二條戰線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後期黃維12兵團,也有類似的起義情形,使我軍佔據了戰場主動。
淮海戰役中,華野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的3大原因
最後,在何張起義後,黃百韜本人收到訊息,3綏區已經門戶大開,自己11萬大軍面臨被合圍的風險時,憤怒之下的黃做了一個錯誤的抉擇。黃百韜當時本可率兵團進入山地,依託地形與華野周旋,這也是拖延時間等待援軍的最好辦法。但黃百韜一向以打仗勇猛著稱,此時竟然也耍起了脾氣,非要和華野決戰。黃當即下令部隊開進地形平坦的碾莊,在平地固守。這顯然是不顧雙方兵力對比懸殊的意氣之舉,也把整個第7兵團陷入了被動局面。雖然黃兵團進入碾莊之後打得很頑強,堅守了碾莊17天,但華野費勁周折,還是在敵援軍趕到之前成功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42 字。

轉載請註明: 淮海戰役中,華野成功包圍黃百韜兵團的3大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