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袁術是東漢末年割據地方的一大諸侯,在起兵聚義,共同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中,就有袁術這一支人馬。但是討伐董卓的戰役,由於各諸侯的不團結和各懷鬼胎而不了了之後,袁術也和其他諸侯盟軍越走越遠,甚至開始互相攻伐。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袁紹野心膨脹,又見漢室衰微,於是打算擁立北方的漢室宗親劉虞為帝,建立新的政權。袁紹拉攏袁術加入,但是袁術早有不臣之心,想自己做皇帝,於是不同意袁紹,兄弟倆就此交惡。

由於袁紹是庶出,不像自己是正室所生,因此袁術變得看不起袁紹,還稱他是袁家的奴僕。雙方關係因此越來越差,為了打擊袁紹,和袁紹爭霸,袁術攻擊袁紹的盟友曹操。但是袁術戰敗了,勢力往南發展,最後盤踞淮南的大片地盤。

兵多地廣的袁術自覺羽翼豐滿,於是稱帝,國號仲。這時候稱帝顯然得不到任何勢力的認可,最後還被曹操的軍隊擊敗。兵敗失地的袁術不得已,打算北上投靠袁紹,還表示要將帝位交給袁紹。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袁術與袁紹不和,還輕視袁紹,為什麼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呢?實際上,他倆都姓袁,是兄弟,這似乎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但是小編認為,袁術當時打算投靠袁紹,並不只是因為雙方是兄弟關係那麼簡單,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一、袁紹有意南下,可借其力量報仇

袁紹雖然才智一般,但是手底下卻有很多出色的文臣武將,完全不輸給人才濟濟的曹操勢力。透過多年征討,袁紹統一了北方。年富力強的袁紹當然不會就這麼在北方當大地主,享受生活。那麼他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呢?當然是佔據中原腹地的曹操。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除了自身勢力發展的原因外,袁紹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前文就提到他打算擁立劉虞。但是曹操擁立了漢獻帝,是全天下都承認的東漢皇帝,袁紹想稱霸,唯有將他搶過來。所以袁紹和曹操終有一戰,無法避免。袁術投靠曹操,將來就可以和袁紹一起進攻曹操,報仇雪恨。

二、縱觀周邊諸侯,唯有投靠袁紹靠譜

袁術是一個空有野心,卻沒有能力和眼光的人。當他佔據了淮南的大片土地時,他沒有好好經營,而是橫徵暴斂,以滿足自己的私慾。久而久之,他的地盤上怨聲載道,失去了民心。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稱帝。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袁術的稱帝缺乏統治基礎,更惹來了其餘諸侯對他的反感,袁紹也是,即使是和他同盟的呂布也叛盟了。袁術的藩屬勢力孫策也表示反對,並自己獨立,使袁術的實力大大減弱。當袁術失敗時,呂布已經先他一步去地府報告。因此,當時袁術周邊的諸侯,要麼是反感他稱帝的,要麼是和袁術對立並打過架的。然而當時局勢窘迫,袁術左思右想,似乎也只有和他有血緣關係,而且沒有實際利益衝突的袁紹最合適投奔,也最靠譜。

三、袁紹實力最強,是最可靠的大樹

袁紹不但是高幹子弟,而且家大業大,擁有整個北方,合計冀、青、幽、並四州之地,兵馬錢糧十分充足,是當時最為強大的諸侯。袁術要投靠其他勢力,袁紹是最佳的考慮,能為他提供最可靠的保護。如果袁術被袁紹納入勢力範圍,那麼此前因為稱帝一事而仇視袁術的勢力,也不敢輕易攻打他。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四、袁氏政權當然得由袁氏子弟繼承

袁術儘管倒行逆施,但是說到底也建立了一個政權“仲”。儘管不被世人承認,但是袁術當時有傳國玉璽在手,袁氏政權似乎也有一段天命,袁術因此對之十分重視。

根據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傳統觀念,家天下是一個政權的根本,因此袁術失敗了,要投靠其他勢力,也得將自己建立的“仲”政權傳位於他人。袁紹是自己兄弟,是袁家的子孫,加上在北方擁有偌大勢力,是“仲”政權的有效、有力繼承人。投靠袁紹,想必也是袁術傳承“仲”政權的選擇吧。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綜上所訴,袁術失敗後投靠袁紹,並非只因血緣關係,還有一些深層次的考慮在裡頭。袁術雖然稱不上禍國,卻是殃民。他統治下的淮南一帶,民生殘破,百姓困苦。袁術最後在北上投靠袁紹的途中,被曹操派出的劉備和朱靈的部隊截住,無法前進,只能退回。在退到江亭時,袁術口渴要蜜水喝而不得,感慨大叱,嘔血而死,成為千古笑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5 字。

轉載請註明: 袁術本和袁紹不和,失敗後卻前往投靠,僅是因兄弟關係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