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還以為是一顆雙黃蛋。我們今天就說一說咱們河南的這個雙黃蛋地名。
名稱由來
內黃得名是因古代黃河變遷,在此留下一個黃水大窪,名曰黃溝、黃澤、黃池;又因漢代建縣時地隸魏郡,立足魏地,自我觀物,黃河以北為內,黃河以南為外。內黃在黃河以北。同時,在黃河南置有外黃縣(今杞縣東,也有人認為是在民權縣),名外黃。
地理位置
您看看,下圖是西漢時期的內黃與外黃位置:
西漢時期的外黃與內黃
外黃故城遺址位置
外黃故城遺址
名人比拼
內黃,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商鞅、南北朝冉魏皇帝冉閔、唐代大詩人沈全期的故里,是楚霸王項羽奪軍救趙、“破釜沉舟”之地。是民族英雄岳飛童年生活、成長的地方。
外黃,有一個“外黃小兒”。
這段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原文是這樣的: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往說項王曰:“彭越彊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項王。
翻譯一下是這樣的:外黃小兒,是秦朝末年外黃縣的一個13歲的少年,由於他機智勇敢地說服了項羽,從項羽的屠刀下救出了全城的百姓,一直被世人傳頌,可惜的是,他沒有留下姓名,後人只稱他是外黃小兒。
秦朝末年,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互相爭奪天下。
一天,漢王劉邦派大將彭越等人襲擊了楚軍的運糧隊,並乘機接連攻下了外黃等17座城池,還進駐了外黃城,給楚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項羽聽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軍大將守住成皋,自己領兵去攻打彭越。項羽帶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黃城攻下來。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可城裡的老百姓卻面臨著一場災難。
原來項羽對外黃城裡的老百姓幫助彭越守城十分惱怒,進城後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城15歲以上的壯丁全都抓起來活埋,以發洩自己的憤怒。
就在這時,一個13歲的少年,挺身而出,走進楚軍軍營,要求拜見楚霸王。
項羽聽說有個少年要見他,覺得很奇怪,就吩咐衛兵領他進來。 那少年對項羽說:“外黃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壓,敢怒而不敢言,天天盼望著大王來救他們的性命,他們的心都向著你啊。哪兒知道,大王進城沒有幾天,城裡紛紛傳說,大王要把15歲以上的壯丁全都活埋。我以為大王是個非常仁慈寬厚的人,不會做出這樣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壯丁,對大王你只會有壞名聲,不會帶來好處。所以請大王撤回這道命令,以安定民心”。
項羽一聽,不由得發起火來,說:“彭越壓迫外黃老百姓,那完全是真的。可我領兵攻打外黃,老百姓為什麼還幫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殺了城內的壯丁,會有什麼壞處!”
少年又機智沉著地說:“大王,外黃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幫助彭越守城,那麼你至少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進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進城呢?可見,老百姓並不是要和大王作對。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壯丁,老百姓還有什麼好講的,只好等死了。不過,外黃城以外,還有許多城池,那裡的老百姓聽說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會引起驚恐,今後誰還敢開城門迎接你。即使你本領再大,攻佔這些地方,也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和代價。這難道不是對你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嗎?”
這些話真的講到了項羽的心裡,他擔心外黃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當敵人,和劉邦一起來反對他,那樣,他也就很難取勝了。
想到這裡,項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頭,笑著說:“好孩子,你放心吧。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氣,見了你這樣伶俐的孩子,氣也沒了。我這就派你去傳達我的命令,赦免老百姓。”
外黃城的老百姓聽了這個訊息,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這個機智的少年。讚揚他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講話,救了全城的百姓。
這個小兒不簡單,先稱讚項羽寬仁,讓他不好意思下殺手,其次,再說出這樣做的壞處。能夠在堂堂楚霸王面前毫無懼色,更能條理清晰,說事實、擺道理、提後果,從對方的思路出發,想對方之所想,因勢誘導,一步一步都講得頭頭是道。
來源:小鐵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