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高考前一天,一名女生不慎將裝著准考證和身份證的檔案袋,丟在了共享單車車筐內。幸虧熱心路人發現,及時交到杏花嶺大隊交警手中,而交警則多方聯絡,僅用1小時便聯絡到了失主。(7月7日《太原晚報》)
高考對一個人一生的意義不言而喻,因此社會關注度高,有關的新聞也多。而丟失準考證,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楊貴蘭丟了准考證”的假新聞每年都在朋友圈瘋傳,以至於有關部門要出來提醒不傳謠,但同時,類似的事兒也確實存在,甚至“媽媽將孩子高考准考證當廢品賣了”這樣的事兒,像極了謠言,卻並非謠言。
其實,這種意外也是最驚心動魄和難以原諒的。讀書多年,最後大考關頭,卻連最重要的一張紙都能弄丟,若是因此耽誤孩子一年,真是腸子都能悔青。不過話說回來,只要基數足夠大,這樣看似最不應該的意外總會發生,而只要發生,對當事人都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除了一再提醒,全社會還能為此做點什麼呢?大資料時代,證件電子化是大勢所趨,且隨著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完全可以做到如紙質證件一樣權威。譬如,坐飛機忘帶身份證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很多機場都可以申請電子臨時身份證,徹底解決了身份證件丟失、遺忘或者過期導致的問題。以高考為例,江西、山東等身份,今年高考報名和考點都已經採用了人臉生物識別技術,透過身份證號、姓名、照片資訊與公安部人口資料庫介面的實時比對認證,保障了考生報名的真實性,並能有效防止替考事件的發生。
可見,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支付、認證等方面也積累了大量經驗。利用大資料和生物識別技術,完全可以在報名和入場等環節對考生進行有效核驗。相比於傳統證件,安全性更高,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也是一條技術惠民的必由之路。丟不了的准考證,不遠的將來也許就能實現。
文/宋鵬偉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