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羽木(媒體評論員)
據報道,近日,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官網公佈了《寧夏大學人文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一志願上線考生名單》,名單中共有26人,其中一志願報考該校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且參加中國文學科目考試的考生有9人上線,均為學科教學(語文)專業,而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一志願實際上線0人。此前,2月20日,寧夏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分數公佈,由於中國文學科目成績偏低,有考生髮微博質疑校方“故意給低分”。
最新公佈名單所引發的關注,實際是此前“故意給低分”爭議的一種延續。從結果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一志願實際上線0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國文學科目普遍“低分”對部分考生的現實影響。
客觀說,此前寧夏大學先後三次回應“故意給低分”質疑,說明學校對此事是比較重視的。但是,連續回應的內容其實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強調不存在故意壓分的情況,教師閱卷是按照得分點嚴格給分,前後尺度一致。總而言之,“分數整體偏低,是學生自己考成這樣”。可從延續至今的爭議來看,校方回應並未起到完全釋疑的效果。
考試表現的確存在一定偶然因素,但不止一人反映成績遠低於正常估分,實際上也確實出現大面積“低分”,至少在客觀上要被歸為“異常”情況。那麼,為保證公平公正,校方有必要拿出更具說服力的實證。例如,此前多位參與成績複核的考生仍有異議,但校方卻拒絕公開評分標準和答案,這顯然削弱了校方回應的公信力。
還要看到,這一情況已不只是當事考生存在疑問。據報道,多次參與碩士研究生考試出卷、閱卷工作的某位教授也表示,目前校方的回應還不足以打消外界疑慮,建議校方首先將今年的分數和往年該門課程的分數作比較,其次將今年中國文學科目各考生之間的成績作比較,才能說明實際情況。由此可見,在回應“故意給低分”的質疑上,校方應該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鑑於校方目前在公信力上的疑問,上級教育部門也應該適時介入調查。比如能否組織第三方重新閱卷?能否將相關評判標準予以公示,並邀請相關專家評估打分標準的合理性?雖然上述做法要付出更多成本,但為了確保考試公平公正,仍然是值得的。
事實上,此事發酵至今,如果沒有更具說服力的實證,無論寧夏大學有無故意壓分以招收優質調劑生源的做法,都將形成雙輸局面:辛苦備考一年的考生無法進入理想院校,低分考生更是失去了調劑的可能;而頗為反常的“0人上線”現象,也將影響到學校的招生聲譽乃至未來的人才培養質量。
因此,以“看得見”的方式釋疑,給予所有考生和輿論一個負責任的交代,於考生於學校都很有必要。由於事關更多考生的選擇,此事的後續調查和回應更要有緊迫感,而不能以遺憾和問號作結。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19日 1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