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中,漢景帝明知誅殺晁錯並不能停戰,為何還要自斷臂膀?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只有殺了晁錯,才能坐實吳楚等七國作亂造反的事實。用晁錯的一條命來讓敵人師出無名,自己則能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他們。
這樣吧,還是先說說晁錯是何許人也?
此人是漢景帝劉啟心腹,早在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漢文帝便派他到劉啟身邊擔任太子舍人。這個官兒有點兒太子老師的意思,當然地位還沒那麼高。大致就是太子跟班兒,陪伴在太子身邊,以其人高尚的修養品行影響太子。其人頗有才學,和太子又聊的比較來,沒多久便升為了太子家令,即太子的管家。
成為了太子劉啟最為親近的心腹。
有了這層關係,晁錯自然是未來可期。漢文帝死後,劉啟登基,是為漢景帝。晁錯也得以平步青雲,擢升為內史。
這個官兒品階不算高,位列三公九卿之下,算不得權力核心。但是晁錯偏偏確實當時最受漢景帝信任的近臣,不僅九卿不能與之相比,就連三公也對其頗為嫉妒。當時丞相申屠嘉,想要整治晁錯,結果卻把自己給弄下了臺,抑鬱而終。
而晁錯卻因此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有監察百官之責,可謂是位極人臣。
當然,作為心腹,自然是能與皇帝心意相通。當時漢景帝最為頭疼的便是諸侯王之隱患。當初劉邦雖然剪除了韓信彭越等異姓王,但是對於同姓子弟可是沒有動,而是大家封賞,給予其極大的自治權。當初劉邦,九個劉氏宗室子弟為諸侯王,史稱“同姓九王”,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得益於劉邦的信任,諸侯們個個實力強大,不僅佔據著肥沃的土地,還擁有自行徵收賦稅、鑄造錢幣,甚至於擁有武裝。
這一招也不能說劉邦昏庸,當初如果不是因為劉邦扶持起諸侯,劉家估計早就沒了。因為呂后掌權後大封諸呂,與劉氏分庭抗禮。後來呂后去世,如果不是劉姓諸侯的強大武力,僅憑周勃陳平等人,估計難以抵擋諸呂作亂。
但那時候,劉氏諸侯基本都是劉邦的兒子輩,血緣關係較近,且同仇敵愾。到了漢景帝時期,各諸侯早已更迭數代,且沒有了共同的敵人。於是大家就開始打起了中央的主意。特別是漢文帝劉恆,區區庶子,在許多人看來根本沒有資格繼位。
這導致大家對於中央的不認可。
當然,對於中央朝廷來說,看著這些擁兵自重的諸侯也是不怎麼順眼,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如此種種因素之下,諸侯與中央的矛盾愈發嚴重。
漢景帝劉啟一直都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到底是安撫,還是硬削,朝中意見分歧很大。而晁錯是力主削藩的。
他在上疏的《削藩策》,明確指出: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漢景帝也是個強硬派,晁蓋的話正和他意,於是就藉著這個機會,開啟了削藩計劃。一出手就要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
其實這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削藩策》,那就是漢景帝和晁錯商量好的。二人在群臣乃至天下面前演了一場戲。目的是告訴天下人,著削藩一事,不是我漢景帝薄情寡義,乃是聽取了晁蓋諫言,為天下安定而作。
典型的領導獲利,屬下背鍋。
這麼一來,眾位諸侯自然不好去和漢景帝掰扯,於是便揪住晁錯不放。於是削藩令下不過十多天,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聯兵反叛,是為吳楚七國之亂。
這裡其實都看得出啦,吳楚等國的叛亂估計是早有準備,不然十多天就能聯名造反?要知道古代可沒有電話。
正常情況下來看,既然是以誅晁錯為名,那麼把晁錯殺了,自然事情也就結了。所以漢景帝就把晁錯腰斬了嘛。
但事實上,這樣做了吳楚等七國,也不會罷休。這一點不僅僅事後輩證明,就是放在當時的情況下,明眼人也看得出來。所謂誅晁錯,清君側僅僅只是一個藉口而已,不然完全可以先提出要求,如果漢景帝不答應,再武力相逼。這樣大家都比較好看。
而七國乃是直接先打,所以就是尋得一個師出有名而已,漢景帝應該沒那麼瞎。
那麼他為何要“多此一舉”呢?
自然不會是多此一舉,正是因為知道吳楚等國不會罷休,漢景帝才會殺晁錯。因為反正必有一戰,那麼漢景帝需要考慮的就不是如何保住晁錯,而是如何取得勝利。
誅殺晁錯乃是其建立優勢的一步好棋,因為他們的出乃是兵之名“誅晁錯,清君側”,只要晁錯死了,那麼他們就師出無名了。如果此時再打,那就是告訴天下人,你們是在造反,而我漢景帝是在平叛。
漢景帝的朝廷軍隊那就完全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那些搖擺不定的勢力,甚至於還在前線抵抗吳楚聯軍將士百姓們,從心理上就會偏向自己。要知道在古代戰爭,戰爭意志是一個超級重要的因素,甚至於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特別是在面對七國之亂時,漢景帝並不佔據軍力優勢,那麼就只能從側面得到加持。而且這也是在堵住朝廷內部那些主和派的嘴,他們一直都主張殺了晁錯,安撫講和,那麼我殺了,人家還不罷兵,你們這些人還有何話說?
所以,當時漢景帝殺晁錯,不僅沒有半點兒遲疑,而且還是用了十分殘忍的腰斬之刑,公開處決。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把晁錯削藩和晁錯之死聯絡到一起來,自始至終,晁錯這個人都只是漢景帝的一枚棋子而已,而且是一枚隨時可以犧牲的棋子。帝王心事,哪會有什麼感情與否,即使晁蓋是多年陪伴,亦師亦友,必要時,還是得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