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媽媽講究的“面子禮貌”不可取,別沾沾自喜了,危害要讀懂
每個家長都很喜歡“別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喜歡有禮貌的孩子,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就喜歡領著孩子叫這個阿姨,那個叔叔。
在中國人看來,禮儀之邦不可廢,但是中國媽媽講究的“面子禮貌”,實際上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案例
婷婷的孩子,今年上初中了,學習成績在班級裡一直名列前茅,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可是讓家長省心不少的寶藏孩子。
於是,總有人當著婷婷的面,誇獎女兒:
“你真是有福氣,這孩子成績也好,脾氣也好,真是省心。”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少花多少冤枉錢啊,真是讓人羨慕!”
可是婷婷覺得,不能讓孩子驕傲起來,習慣性地謙卑和禮貌,讓她總是當著朋友的面,數落女兒的一些缺點。
長此以往,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在親戚朋友面前露臉了,也經常跟婷婷發脾氣,老師也總和婷婷提起,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了,問家裡是不是經常批評孩子。
婷婷才意識到,自己的“面子禮貌”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面子禮貌”不是禮貌,別再用這幾種行為傷害孩子了
“謙虛使人進步”,可用錯了地方,是百害無一利的。
講禮貌,是禮儀之邦的美德固然沒錯,但是婷婷對於禮貌的理解是錯誤的,給孩子的成長,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
除了以上看似禮貌的行為在傷害孩子,以下幾種“面子禮貌”也不可取。
1)強迫分享
無論是兒童繪本,還是早教課堂的情商教育,都在教孩子要懂得分享,可是有些孩子年紀還小,要他們分享自己很喜歡的玩具,或者非常喜歡的零食,孩子都是拒絕的。
但是家長出於禮貌,很多會強迫自己的孩子,主動去分享,這樣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2)強迫表演節目
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會被拿來比較,活潑聰明的外向孩子自然十分討喜。
有些家長,喜歡把自己孩子叫出來表演節目,殊不知,其實有的孩子,天生屬於開朗型的;有些孩子卻是靦腆內向型,性格不同的孩子要區別對待。
3)讓大地讓著小的
生活在兄弟姐妹眾多的家庭裡,80後、90後都學過“孔融讓梨”,謙讓一直是被歌頌的好品質。
家長總喜歡對大的孩子說,“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但這對大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們如果總是聽話,會習慣性地自我犧牲,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
那麼新生代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講禮儀、懂禮貌
1)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只需要好好引導他就行,不強迫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尊重孩子的意願。
平時多引導他,對別人的幫助要表示感謝,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自己禮貌待人了,孩子也會耳濡目染。
2)經常對孩子說禮貌用語
對孩子提供的幫助,也要經常表示感謝,要說“謝謝你”;請孩子幫忙時,要說“請你”。
如果孩子做出禮貌的行為,可以用手勢,語言,微笑等方式來表示讚揚和肯定,對孩子不禮貌的一些行為,可以私下裡糾正。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
教孩子禮儀,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關愛他人,尊重他人,也尊重孩子自己,正確的禮貌禮儀,也才能讓孩子優雅地過一生。
今日話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