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度早被文明社會所拋棄,為什麼非洲這個國家還有70萬奴隸?
奴隸制是一種十分落後的制度,也早已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地區被廢止。然而,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擁有近70萬的奴隸,這便是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曾是法國殖民地,也成為了最大的黑奴貿易販賣國。1956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11月宣佈成立“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到了1960年11月28日才正式獨立。茅利塔尼亞的經濟、政治發展都很大地落後於世界,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因而早被世人唾棄的奴隸制度卻仍能在落後的茅利塔尼亞殘存。
中國早在夏商周時期便出現了奴隸制,奴隸們作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可隨意發賣甚至處置生死,毫無人權,與牲畜無二。後來到了戰國時期逐步消亡,秦漢時期正式被封建制度所取代。
在國外,航海時代較為強大的歐洲人發現了落後弱小的黑人,便將其奪為黑奴,由此開始了黑奴販賣,也是西方奴隸制的開端。直至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西方各國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也漸漸廢止了黑奴貿易。而那時的茅利塔尼亞實力弱小,又是西方殖民地,長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因而奴隸制並未得到廢除。
茅利塔尼亞與歐洲距離相近,又以黑人民族為主,曾在黑奴貿易盛行時期每年向歐洲各國販賣百萬多黑奴。那時的奴隸們社會地位卑賤,被奴隸主自由買賣,同商品無二。時至今日,尚存70萬奴隸,為何他們不會集體反抗,推翻這個落後的制度呢?
主要原因便是茅利塔尼亞實在太過落後,奴隸們的反抗意識並不強,也沒有反抗的能力。茅利塔尼亞經濟結構單一,加之基礎十分薄弱,國民經濟大多靠鐵礦業和漁業支撐起來,外援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援因素。
1992年,茅利塔尼亞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達成協議,開始調整國家經濟結構,逐步推進自由化程序,同時也向發達國家學習採取了國家調控、監督市場和穩定物價等十分重要的經濟措施。茅利塔尼亞也在世界潮流中不斷進取學習,一方面實行經濟自由化政策和減貧發展戰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一方面加大力度吸引外資,渴望趕上世界經濟發展速度。然而,茅利塔尼亞的經濟基礎實在太薄弱,經濟發展支柱也較為單一,因而始終沒能加快發展速度,經濟長期保持低速增長。
在此國家背景下,可憐的奴隸們也只能望洋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