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小微(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教授)
越來越多“出身名門”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願意投身中小學名校,或透過“教資考”來成為中小學教師的一員,這確是中小學對優秀人才越來越有吸引力的表徵,似曾相識的“好學生當教師”現象已然歸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這一重要檔案中提出“義務教育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這一指標在2020年要達到“>75”,到2035年則將達到“>95”,義務教育階段尚且如此,高中階段自不待言。從這一大趨勢來看,名校優秀畢業生加盟中小學教師隊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高薪之下名校畢業生紛紛入職優質中學,對中小學界整體生態健康發展是利還是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老師”背後的因果邏輯是真實的可持續的,還是一時的虛幻的繁榮?靠高薪酬吸引優秀人才,不失為一種治標之策。然而,對中小學整體生態來說,如果同工而不能同酬,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失衡,這“心態”上的失衡也許比“生態”失衡更嚴重。更何況,中小學現代化教師隊伍的建設任重道遠,名校出身的新教師能否紮根教育沃土,需要時間來檢驗。正確的因果邏輯應該是: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真心實意選擇就業中小學—中小學教師隊伍日益優秀、學校日益優質—更多更優秀的人才踴躍加入中小學教師隊伍……才能形成一種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否則,一時的繁榮將難以為繼。
讓教師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要把功夫下在哪裡?首先,學校要有明確合理的師德師能標準,尤其要嚴格教師教育專業方面的尺度。優秀的教師,除了要有深厚紮實的學科知識功底,還特別需要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人際溝通等教師教育專業方面的訓練。新加坡特別重視中小學教師入職前的專業訓練,取得普通學士學位或榮譽學士學位的大學畢業生經考核進入國立教育學院,學習一年後才可以擔任中學教師。這意味著,嚴格的教育專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遠不是補修幾門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和透過教師資格證考試那麼簡單。
其次,學校要以不斷變革與創新來推進其現代化建設,吸引高層次、寬口徑的優質新師源。培育現代中國人,需要學校提供具有現代教育品質的多樣化課程或學習資源,高學歷層次、多專業口徑的師源,才使得學校課程現代化成為可能。近些年來,許多高中學校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開出了諸如兒童哲學、國際理解、STEM+(或STEAM)等校本課程,有的優質高中聚焦學生志趣推出內涵豐富的“課程圖譜”並能每學期向學生提供數百門課程任選擇。毫無疑問,這隻有具備多種學科背景的優質教師隊伍才能勝任。
最後,現代學校應以現代之師育現代之人。對學校而言,以高素質教師培育高素質的時代新人,是“人的現代化”這一命題外顯出來的雙重意涵。培養未來的現代中國人,需要具有社會參與意識、獨立自主之人格、高度的責任感和效能感、悅納新觀念新事物且善於創新等現代人品質的新時代教師。
(本文系華東師大《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促進人的現代化》專案〔批准號2019-J-11〕研究成果。)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8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