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袁世凱之死,結束了北洋集團的大體統一局面,開始了群雄紛起、兵連禍結的軍閥割據年代。北洋內部分裂為直、皖兩大系,奉系在東北迅速崛起,各地大小軍閥如晉系、滇系、桂系等無不割據一方。中國的小農經濟基礎與帝國主義列強分而治之的政策為軍閥割據創造了條件。北洋集團內部缺乏堅固凝聚力,本身並非統一的軍事團體,袁世凱生前尚能維持,袁死後中心既失,兵為將有,政治權力分散在各路軍閥手中,不僅中央不能控制各省,甚至省不能控制下屬各縣。督軍團橫行無忌,立法、行政、司法機構大多徒具形式,中央政府只能在對外關係上勉強代表著國家。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圖為吳佩孚)

一、直係軍閥

直係軍閥是民國軍閥中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係軍閥領袖大多出身直隸省,在許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鳴,故稱為“直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

1917年7月,在粉碎張勳復辟後,直系馮國璋以副總統身份代理大總統職務,接替黎元洪,皖系軍閥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兼陸軍部長。馮主張南北和談,反對段祺瑞武力統一,直皖衝突初現端倪。

1919年12月馮國璋病逝,直系曹錕、吳佩孚崛起,並於1920年7月聯合奉系軍閥發動直皖戰爭,擊敗皖系勢力,與奉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是時直係軍閥主力有18個師和18個混成旅。軍事勢力已完全控制華北、華東及中原地區。

勢力範圍:直隸省(今河北省、北京市等地)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圖為張作霖)

二、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主要派系之一。因首領張作霖是奉天人,故稱奉系。奉天即現的遼寧省,省會瀋陽亦稱奉天。

1907年,沒落的清政府將東北地區改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行省,稱“東三省”,徐世昌為總督,調北洋新軍一部分分駐各省。駐奉天省新軍為第二混成協,奉天省原有舊軍八路四十營。

1909年改為中、前、左、右、後五路,統由巡防營務處節制,張作霖任中、前兩路統領。後巡防營中、前兩路改編為第二十七師,張作霖任該師師長。

勢力範圍:東三省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圖為段祺瑞)

三、皖系軍閥

皖系軍閥,北洋軍閥派系之一。以其首領段祺瑞為安徽(簡稱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樹錚﹑靳雲鵬﹑段芝貴﹑傅良佐﹑倪嗣沖等。

勢力範圍:皖、魯、滬、浙、閩、陝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圖為白崇禧)

四、桂系軍閥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

勢力範圍:兩廣地區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圖為蔡鍔)

五、滇系軍閥

滇軍的形成與近代中國局勢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十九世紀末,清政府為了應付邊疆的危機,在雲南建立新軍,開辦武備學堂培養軍事人才。1907年9月創辦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在規模、課程設定、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堪稱全國一流,對日後雲南乃至全國的政治、軍事影響甚大。有人認為:“雲南講武堂之聲譽昭著,不亞於日本之士官、保定之軍官學校。”滇軍早期的大部分軍官出自講武堂。

勢力範圍:雲南及部分貴州、四川地區

這個時代除了中國自身的內部矛盾,日本這個外部矛盾一直貫穿在整個清末民國的歷史中,你會發現我們每一次大亂全都和日本有關,每一次革命也都是日本導致的,這兩個因素一起造就了軍閥混戰的亂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袁世凱死後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各方勢力一覽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