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居家避疫的日子,美國格蘭杜拉(Glendora)一家華人樹上的果子變成了“小鋼蹦”,一個多月“掉”2000元,令屋主始料未及又喜出望外。
李先生一家七年前從聖蓋博谷華人聚居城市搬到210公路沿天使森林山腳小城格蘭杜拉,後院最顯目的就是兩株華蓋濃蔭的大桑樹,一株黑桑,一株白桑,每株直徑都近50英寸的樹蔭,宛如兩把巨大的傘,每年最炎熱的季節在院子中撐出大片濃蔭,清涼無比。
不過李先生表示,他家每年這個季節最大的喜悅和煩惱,也是這兩棵樹:桑樹每年5月開始結果,豐收的年份果實幾百磅都不止,有各種吃法,包括招待朋友,根本吃不完。大批的成熟果子只好留在樹上,任它們隨風搖曳,落滿庭院,巨高的果糖招蜂惹蟲,替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憑添不少煩惱。
“今年又是一個大豐年,果子比往年更多”,李先生表示,尤其是那株紫桑葚,每天樹上紫色黑色一層又一層。“往年這個時候都會在家中舉辦好幾波Party,讓朋友們來摘桑葚,品新鮮桑葚,吃用桑葚做成的華福餅。”今年也早早通知朋友來摘果子,但因新冠疫情居家避疫,大家都足不出戶。看著每天成熟的桑葚大把大把的掉到地上黑壓壓,李先生和太太倍感心疼,總不能暴殄天物,要不試一下鄰居朋友有沒有喜歡的?
沒想到早餐桌上的一句玩笑,讓李家夫婦一個月內口袋增加了2000多元。出售自家種植桑葚訊息在微信群上一放,第一個小時內就來了幾十份訂單,第一天就供不應求。從來沒有將自家農產變成商品的李家夫婦,真有點措手不及,連夜滿大街去找盒子,買梯子,全家出動上樹採摘,後院頓時變成了小農莊。
“從開賣桑葚,我們家就沒得睡過懶覺”,李太太笑言,本來是居家避疫的日子,雖然遠端在家上班,但省去平常外出,還是節省很多時間。但自從自家後院的作坊開工後,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因為疫情期間大多數店家都已關門,網上訂購送達時間又大大延長,光是要購買裝桑葚的塑膠盒子和裝果醬的瓶子,就已經大費周章。中途還遇到盒子和瓶子都買到斷貨時,“小農經濟實在不容易”。
李家夫婦表示,他們琢磨南加州市面上極少看見有新鮮桑葚出售,可能是因為桑果每天的成熟嚴重依賴當天的溫度和陽光,產量極不穩定,且桑葚皮嬌肉嫩,無法長途運輸。每天成熟的果子,李氏夫婦爭分奪秒採摘下來,裝入盒子,存進冰箱,家中車庫的三個冰箱和冰櫃,終於統統派上用場;入夜,李太太將每天多出的果子熬成桑葚醬,消毒、裝瓶、冷卻、封瓶,裝飾打包。平常就喜歡藝術和手工的李太太,還特別用小方格子布和麻繩包裝出果醬的農家味,“希望大家吃到的不僅是我做的果醬,還有好心情。”
李太太表示,這個季節,她的很多“客人”都相互成了朋友,大家相互談生活、談美食,談園藝和花花草草,各種DIY,甚至有鄰居和客人向她討要桑樹枝,說是也要回家種幾株,來年乘樹蔭涼、吃果子。一株桑樹,為大家平淡的居家避疫日子憑添許多農家樂趣。
“我家的這些桑樹已近30年”,李先生說,前房主是一個法國移民老太太,從小居住在新澤西州,特別喜歡水果,最愛桑葚,這些桑樹就是她90年代初種下。李先生表示,他從小生活在北京,那時很多孩子特別喜歡養蠶,找桑葉喂蠶成了小朋友們艱難的任務,因為那時的桑樹很少。
“說不定院裡滿樹的桑葉還可以有更多開發空間”,李先生和李太太笑言,目前桑葚果季已接近尾聲,但他們也開始DIY做桑葚酒,留做聖誕節的伴手禮。一來延長桑果的使用壽命,二來增加小農經濟價值,那2000多元小鋼鏰,希望還會繼續增加。(記者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