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湯金波老師的物理複習課,我感受頗多。分析這節課的同時,也讓我對好的初中物理課有了新認識,並總結了“四字訣”:
首先,課堂實驗,新。一節《聲現象》複習課,平時複習“聲”這個章節時,教師很少做實驗,一是覺得實驗簡單學生沒問題,二是怕麻煩不想深挖。然而,湯老師的課設計了許多新穎的小實驗,這些精心設計的實驗讓人耳目一新,總會讓人驚歎——因為每個實驗一開始時在場的師生都覺得是不可能做到的,但透過巧妙的設計都一一完成了。例如,湯老師提出如何利用掌聲測聲速?教室內能否測?書上的方案可行嗎?與學生討論後,在教室裡做了聽聲舉旗實驗,隨後又播放測聲速的影片……學生透過兩個實驗的對比,得出結論。
其次,知識整合,妙。湯老師的課需要品。細細聽來,他對知識點和實驗的整合都十分恰當,體現了新穎獨特的教學風格。有的環節從生活應用中引出規律,有的是從探究中得出規律,有的又聯絡生活激趣引疑,有的則像是在表演魔術一樣振奮人心。例如,湯老師提出“人的聽力和年齡有關嗎?”學生利用幾個高頻聲音、揚聲器和米粒,完成探究實驗並得出結論: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聽覺頻率範圍會縮小——這是書本上沒有的實驗,整個過程體現了學生主體,每個學生都是探索者和發現者,物理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完成,體驗實驗的成功與失敗。同時,湯老師還自創教具緊扣課題,課堂上學生相當活躍,智慧的火花不斷迸發,透過實驗和知識點的整合,新穎、有趣、創新、實效的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再次,環節過渡,精。各教學環節雖形式各異,似無法,卻有定法在其間。課堂上每個教學環節都處理得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引人思考。這堂課所有的實驗都圍繞“聲的產生和聲的三個基本特性”展開,先是透過手掌發聲小遊戲,說明了聲的產生本質是物體的振動,然後透過判斷兩個皮球有水實驗、鋼琴實驗等,都是在複習聲音的三個主要特性。
最後,啟發質疑,實。在物理實驗中,學生會出現不同的疑問,湯老師總能靈活處理和點撥。他的語言具有啟發性、引導性,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沒有暗示,又十分恰當。而每個研究問題的過程和結論都不是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點撥中“悟”出來的。真正用真問題串起一節課,讓學生的思維產生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