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鉤沉】中共領導的浦東抗日武裝打響海上抗日遊擊戰第一槍

由 緱風彩 釋出於 經典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侵略軍憑藉其海軍優勢,於杭州灣金山衛登陸,切斷上海國民黨守軍的後路。11月12日,上海陷落,隨後浦東地區也被日寇佔領。

一個問題問住了紅軍將領張愛萍

“七七”事變後,毛澤東派遣正在抗大學習且即將畢業的張愛萍,帶領吳克華(原紅一方面軍師參謀長)、餘立金(原紅二方面軍師政治委員)、彭林(原紅二方面軍師政治委員)、曾廣泰(紅四方面軍師政治委員)等紅軍幹部經西安、南京抵達上海,準備在日軍佔領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在“八·一三”淞滬會戰炮火中,設立在上海的中共江蘇省委(當時,中共上海黨組織隸屬於中共江蘇省委管轄)注意到在上海郊區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的問題,並設立軍事運動委員會(簡稱“軍委”)。張愛萍任軍委書記,吳克華、餘立金、彭林、曾廣泰為委員。

1937年9-10月間,中共江蘇省委軍委在上海舉辦3期軍事訓練班,約30多人參加,主要學習如何組織遊擊武裝和開展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由張愛萍和吳克華負責授課。在一次討論中,學員們向張愛萍提問:“你們講的都是紅軍時期在山地打游擊的經驗,現在上海周圍都是河網密佈的平原地區,該怎麼打游擊?”這一問把張愛萍問住了。

課後,張愛萍與吳克華研究出一個初步設想——上海周邊廣大農村地區村鎮稠密,人口眾多,日軍絕不可能全部佔領,而是隻能控制城市及某些重鎮和主要交通線。這樣,他們可以在有條件的村莊秘密組織游擊隊,白天分散在各村,晚上集中起來打游擊,等到隊伍發展壯大了,再根據實際敵情,相對集中行動,進而發展成遊擊軍進行較大規模作戰。他們把這一設想提交給江蘇省委進行討論,獲得省委的同意。

1938年1月,中共浦東工作委員會(簡稱“浦委”)成立,陳靜任書記。2月,浦東地區第一支抗日武裝一一南匯縣保衛團第二中隊(簡稱“保二中隊”)組建,由參加過土地革命時期著名的泥城暴動、曾任中共南匯縣委領導人的周大根擔任中隊長;同年8月,組建第二支抗日武裝——奉賢縣人民自衛團,團長蔡輝,“浦委”書記陳靜任政訓員;9月,組建第三支抗日武裝——南匯縣保衛團第四中隊(簡稱“保四中隊”),中隊長是連柏生。

此外,還有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簡稱“八辦”) 領導的川沙邊區抗日自衛團四大隊(簡稱“邊抗四大”),陸祥生任大隊長,實際領導人為林鈞。林鈞曾先後參加過五卅運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和南昌起義。1938年7月,奉“八辦”指示,回原籍浦東開展武裝鬥爭。

打響浦東沿海游擊戰第一槍

這幾支抗日武裝組建後,不僅打響浦東沿海游擊戰第一槍,還積極開展了多次抗日武裝鬥爭。

潘家泓漁港伏擊戰。潘家泓是南匯縣東部沿海重要的漁港和海運港口,出海漁民多聚居於此。1938年11月1日,據偵察員報告,駐川沙日偽軍80多人要到潘家泓港進行“掃蕩”。“邊抗四大”領導決定,派中隊長黃玉率第2中隊與特務中隊在附近埋伏,組織一次伏擊戰。第2中隊駐地離伏擊地點較遠,部隊經過20多里路程的急行軍,趕到指定地點時,敵人正在由朱家店向潘家泓港方向前進。當敵人過河上橋時,埋伏在河對岸的特務中隊首先開了火,機槍、步槍猛烈射擊。幾個剛踏上橋的敵人當即翻下河去。敵人後續人員不敢再前進,退守到附近村子裡抵抗。

這時,第2中隊從東南方向插進村子裡,包抄打擊敵人,特務中隊從東北方向插進村子追擊敵人,兩路鉗形夾擊,敵人向西北方向逃竄。戰鬥歷時1小時,斃傷日偽軍15人,藏在草垛裡的1名偽翻譯官和3名偽軍被俘,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我方無傷亡。這是中共領導的浦東抗日武裝第一次勝利打擊日偽,給浦東民眾以很大的鼓舞。1938年12月,“邊抗四大”還發起攻佔橫沙島偽警察所戰鬥。當場俘虜偽警察20多人,繳槍10餘支。部隊在島上召開了民眾大會,宣傳抗日救國道理,講明島上警察今後不準欺壓百姓,否則嚴懲不貸。

蘆潮港海灘戰鬥。1938年12月13日,日偽軍1000多人還出動飛機,對南匯縣泥城地區進行大“掃蕩”,沿途燒殺搶掠,國民黨“忠義救國軍”望風而退。15日,敵軍抵達大團鎮,距“保二中隊”駐地只有10公里,“保二中隊”迅速向海邊轉移。當日夜晚,敵軍佔領了“保二中隊”原駐地泥城。16日一早,日偽軍600餘人,派出兩架飛機低空偵察,出動艦艇封鎖海面和港口,準備圍殲“保二中隊”。周大根率領指戰員隱蔽在匯角(今蘆潮港)海灘的蘆葦叢中。日軍逼近時奮起抵抗,雙方激戰1個半小時後,互有傷亡。狡猾的日軍突然停止進攻,佯裝撤走,卻埋伏在四周。

周大根烈士

下午4時左右,周大根誤以為日軍已撤走,部隊從蘆葦叢中走出,不幸暴露目標。日偽軍包圍上來,在三面臨敵,背靠大海的情況下,“保二中隊”指戰員迅速退入蘆葦叢中,英勇抗擊,斃傷日偽軍幾十人,並準備堅持到天黑突圍。孰料,中隊長周大根不幸中彈犧牲,部隊失去了指揮。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保二中隊”28位同志壯烈犧牲,有兩位傷員被敵人用刺刀紮了好幾刀,昏迷過去,敵人誤以為已死,倖存下來。其餘少部分人員突圍,轉移至奉賢境內。

南匯反“掃蕩”戰鬥。1939年6月,“保四中隊”擴編為南匯縣抗日自衛總團第2大隊(簡稱“抗衛二大”),大隊長連柏生,副大隊長王才林,下設兩個中隊,部隊發展到200多人。1940年2月25日,日軍集中2000餘兵力對“抗衛二大”的活動區域進行“掃蕩”,並派出汽艇在沿海巡邏封鎖,實行水陸合圍。該大隊第1中隊被包圍,第2中隊跳出了敵包圍圈。由於敵眾我寡,地域狹窄,指戰員奮勇抗擊,傷亡幾十人。在當地群眾掩護下,大部分人員突圍轉移。

中共浦東委委員朱君務等6人被捕,被敵人押到祝橋據點。日軍派祝橋商會會長勸降,朱君務等嚴詞拒絕,堅貞不屈,被敵人殺害。大隊長連柏生帶領幾個戰士在祝橋鎮被敵人跟蹤尾追,他閃身躲進了一農戶家。農婦傅家囡讓他蒙著被子躺在床上。敵人闖進搜查時,農婦懷抱著孩子鎮定自若地說,“丈夫”得了傷寒,騙過了敵人,連柏生化險為夷。

連柏生

1940年8月,連柏生打通國民黨第三戰區淞滬遊擊指揮部的關係,將“抗衛二大”改編為淞滬游擊隊第5支隊,連柏生任支隊長,中共浦東工委軍委書記朱亞民任指導員,下轄第1、第3、第4大隊及地方常備隊等多個大隊。如此眾多的部隊,在浦東狹長的水網地區,已難以堅持隱蔽遊擊。而日軍為了鞏固上海周邊地區統治的絕對穩定,採取各種手段對浦東地區進行“掃蕩”,妄圖消滅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同時,中共浦委偽軍工作委員會還秘密掌握控制了偽第13師第50團2營、3營的7個連和一個幹訓班,也受到敵偽準備進行大規模調整的威脅。

武裝南渡浙東,建立新四軍“三北”抗日根據地

1941年春,根據上級指示精神,中共浦委決定浦東地區的抗日武裝著手準備南下浙東。中共浦委偽軍工作委員會書記朱人俊,透過統戰物件南匯縣原縣長夏履之,獲得了國民黨蘇魯戰區暫編第3縱隊的番號。先行派出朱人俠(朱人俊之弟)率領一個班,跨海南渡杭州灣,首探浙東。經淞滬游擊隊駐浙東的“宗德公署”主任薛天白處聯絡接治,領到子彈5000發,手榴彈500枚。接著又派張大鵬、潘林儒率8人,再次跨海南渡杭州灣。當航行到灘滸山島洋麵時遇到海匪襲擊,張大鵬率眾擊退了海匪襲擊,到達浙東,又向薛天白處領到子彈5000發,手榴彈500枚。其間,淞滬遊擊第5支隊派往浙東的偵察船,在龍山附近也遭遇到海匪的夜襲。

三次偵察性的跨海南渡杭州灣,特別是張大鵬於灘滸山島洋麵擊退海匪襲擊和第5支隊偵察船在海上夜間遇襲的戰鬥,使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組建海上武裝的重要性,併為組織南進,提供了可靠依據與經驗:1、取得了淞滬游擊隊浙東“宗德公署”主任薛天白的信任,不僅領回了大批武器彈藥,而且為南進浙東,以灰色隱蔽的面目,開展浙東抗日遊擊戰爭取得了合法地位,為建立浙東抗日遊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2、進一步熟悉了海情,弄清了浦東到浙東的海上航線、航行時間及水文氣象特點,査明瞭日偽軍、國民黨軍浙東佈防和海匪活動等情況,選擇了我南渡浙東的登陸地點;3、目睹日寇發動寧紹戰役,國民黨軍不戰而退,聞風而潰的慘狀,以及浙東人民飽受日寇蹂躪的情景,激發了廣大指戰員堅持抗戰的信念和戰鬥意志。

中共領導的浦東抗日武裝南渡杭州灣

1941年5月10日,中共浦委決定派姜文光、朱人俠率領第5支隊一個班和偽軍第50團3營9連的一個排共50多人,組成先遣隊,從浦東南渡到浙東。為了便於南渡部隊灰色隱蔽,在浙東立足和發展,先遣隊到浙東後,透過事先建立的關係,取得國民黨“宗德指揮部第三大隊”(簡稱“宗德三大”)的番號,大隊長是姜文光,朱人俠任副大隊長。姜文光向中共浦委上報了浙東的情況,要求增派部隊到浙東去。

6月16日,中共浦委委員、軍事部長蔡群帆以淞滬第5支隊教官的名義,偕同該支隊第4大隊副大隊長兼2中隊長林有璋,率領第5支隊第1大隊1中隊和第4大隊2中隊130多人,由浦東南渡杭州灣。在先期到達浙東的“宗德三大”接應下,於餘姚北部相公殿(今屬慈溪)登陸。為了有利於立足和發展,仍沿用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5支隊第4大隊(簡稱“五支四大”)的番號。

同月,中共浦委偽軍工作委員會書記朱人俊,率領偽軍第50團第8連40多人到浙東的鎮海、慈溪、餘姚三縣以北地區(簡稱“三北地區”),取得了“海上游擊指揮部”第2支隊1大隊的番號。大隊長朱人俠。7月,姚鏡人、陸陽率領第50團守備隊的100多人,從浦東南渡到餘姚北,充實到“宗德三大”。姚靜人任副大隊長,陸陽任指導員。

9月18日,朱人俊、方曉(洪尚潔)率領偽軍第50團第2、3營各一部及該團第二期幹訓隊共350多人南渡浙東,取得了國民黨“魯蘇戰區淞滬游擊隊暫編第3縱隊”(簡稱“暫3縱”)的番號。朱人俊任司令員,下設四個大隊。同月,淞滬遊擊第5支隊第2、第3大隊100多人和常備大隊150多人,也相繼從浦東來到浙東。

新四軍浙東遊擊隊縱隊指戰員在行軍途中

1941年,中共掌握的浦東抗日武裝900多人,先後分7批到達浙東三北地區。隨後,因堅持浦東鬥爭的需要,又返回了100餘人。1942年6月、8月,淞滬遊擊第5支隊1大隊、5大隊200餘人到達浙東三北地區。至此,中共領導的浦東抗日武裝到達浙東的共有1000餘人。

這是開闢浙東三北和四明山地區的主要武裝力量,與中共領導的浙東地方武裝成為組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的重要基礎。

(作者繫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