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米芾尺牘
在2010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圖書,名字叫做《米芾尺牘》,裡邊內容都是關於米芾的墨跡珍品,上海書畫出版社也曾出版過一本圖書,叫做《米芾尺牘九種》,也是關於米芾的書法字帖。那麼米芾是誰?尺牘是什麼?
《米芾尺牘》書引
米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米芾,字元章,是湖北襄陽人,號鹿門居士,當時的人也給他起了號叫襄陽漫士或者海嶽外史。米芾在書法藝術、書畫鑑定、繪畫、收藏等方面都頗有研究,是當時著名的書畫藝術創作和鑑賞家。米芾雖然涉世官場,卻對書畫奇石及其著迷,他的衣著行為也被當世人認為是怪異、癲狂,所以他也得到了一個“米顛”的雅號。米芾酷愛書畫藝術,他對創作也一直持著嚴謹的態度,在書畫上所下的功夫也最深,他的書法成就全依賴於他自己的整日苦練。
尺牘是古人用來書寫的一種工具,這是由一種在上面刻寫文字後的有規格的木板製成的書籍的形式。據說這種木板的規格有很多種,而最常見最常用的是這種厚度為一市寸的一平方尺的規格,即簡單地稱為“一尺一寸”,所以被稱為“尺牘”,古人常用尺牘來寫書法或者繪畫。我國到了漢朝才由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而在造紙術之前,古人都用竹木或者帛,把他們裁製成尺長的版面,然後可以用來書寫或者記事,所以有尺牘、尺函、尺書等許多名稱,而在這些稱謂裡邊,尺牘用到的最多也最早,所以尺牘成了信件或者書畫的代稱。
米芾手札
米芾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和蔡襄、蘇軾、黃庭堅共稱為“宋四家”。米芾的畫自成一家,尤其以山水畫見長。而他的書法也是別具一格,擅長各種體裁的書法,且善於臨摹,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米芾畫像
所謂手札,是用紙寫成的,類似於信件之類的文書。而就米芾的手札而言,幾乎皆是書法精品,現存數目較多。
《臨沂使君貼》是米芾的手札精品之一,現存為紙本,作品長31.4釐米,寬25.1釐米,全文共二十六個字。作品內容如下: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大致意思是:我向臨沂使君行禮,呈上軍機公文一本,姓薛的人寫的公文五本。我看到你心情不太好,卻又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只好再向你行禮,把這些公文拜帖再次全部呈上給您臨沂使君。
《伯允帖》,同樣是米芾手札的精品。作品長39.8釐米,寬27.8釐米。全文約五十二個字,是用草體寫成。
《清和帖》,作品大意是米芾的一封回函。作品長38.5釐米,寬28.3釐米,全文五十字。
以上是米芾手札中的精品,另外還有許多此類手札存世,難以一一列舉。從這些手札中可以看出,米芾確實是書法能手。它們都是在不經意間被作者寫成,富有天然自成的美感,絕無矯揉造作的可以為之。米芾的書法如行雲流水,後人稱之為“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米芾學寫字
米芾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自成一體,行雲流水,都是難得的珍寶。關於他學寫字,還有一段故事呢。
米芾石刻像
據說米芾小時候很貪玩,總是無法集中精神去練字,他在私塾學了三四年,都沒學出什麼成就來。私塾的先生見教他已經不會在有什麼長進了,於是就讓他回家休息去了。
米芾每天在家裡玩,漸漸的,也開始覺得無聊起來,所以空閒的時候,他總是拿出紙,在上面隨便寫寫畫畫,當成是練字。
有一天,他所在的村裡,來了一位秀才。這位秀才是去上京參加會試的,因為趕路,走得有些口渴,所以就到米芾家裡來討口水喝。秀才進了米芾的家門,看到米芾鋪在桌子上的字,就問他:“這是你寫的字嗎?”米芾自認為寫得很不錯,所以得意地說:“就是我寫的。”秀才搖搖頭,說:“我來給你寫幾個字看看,你覺得是你寫得好,還是我寫得好。”說完,他就拿出一張紙,在上面一揮而就。
看到這位秀才字寫得如此了得,米芾很是驚訝,自嘆不如。秀才又說:“現在你再來寫幾個。”
米芾拿起筆,寫了很多張紙,但就是比不上那位秀才寫的字。不免有些氣餒。
秀才說:“你想學好寫字,必須用我的紙來寫。不過,我的紙很貴,要五兩銀子一張。”米芾雖然覺得他的紙也太貴了一些,但他求學心切,還是問他母親要了五兩銀子,買了秀才的一張紙。
米芾拿到紙,想了好久,卻始終不敢下筆。秀才問他:“怎麼還不下筆?”米芾說:“你這紙太貴了,怕寫壞了。”秀才說:“沒事,你就寫吧。”米芾這才寧神貫注地在上面寫了一個字,果然比剛才好了不少。
秀才說:“這就對了。寫字需要用心,才能有所成就啊。”說完他就告辭走了,把五兩銀子還給了米芾。
從此以後,米芾在練字的時候,總是把這五兩銀子放在案頭,時刻警示自己。後來,他終於成為了一名大書法家。
米芾論草書帖
《論草書帖》,又名《論書帖》、《草聖帖》,是米芾《《草書九帖》中的第五帖,從此帖的內容上看,該書帖是米芾的一則隨手札記,寫的是他對於書法,這裡是指草書的看法和對幾位書寫草書大家的書法評論。
《論草書帖》
《論草書帖》現今由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該書帖長37釐米,寬24.7釐米,是米芾流傳至今不多書法作品中的一副。在帖文的前兩句,米芾指出學習草書要有魏晉時期的品格,否則就容易流於俗品。米芾早期是學習唐朝時期的柳公權與歐陽詢的書法,後來有一日,他跑去向蘇東坡請教,蘇軾建議他學習魏晉,此後他就專心鑽研“二王”的書法風格,又充分吸取各家之所長,形成沉著痛快、飄逸瀟灑的米芾風格。
文中第二行舉張旭、懷素、高閒及辯光四人進行評論。從總體看,米芾對於四人的評價都不是很高。其中他評價張旭為“俗”,說他的字亂了古法,欣賞他的人都是凡夫俗子。對於辯光,他的評價是“尤可憎惡”,可見米芾也是不欣賞他的。懷素和高閒兩人相對於前兩者只能是稍微好一些,懷素的字是“平淡”,高閒的字則只能懸掛在酒肆之上,可以看出米芾對他們的評價都不好。
《論草書帖》流露著米芾書法的風格,字裡行間嚴守法度、沉著痛快,後部分不像前部分的拘謹,瀟灑、舒展。雖然不同於他平常慣用的“刷字”之感,但是也掩飾不了他顛放的本色。
米芾離騷
米芾,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畫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史稱“宋四家”,生於公元1051年,卒於公元1107年,字元章,名號眾多,襄陽居士,火正後人,海嶽外史等,歷任朝庭的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等職,但是因為個性原因,仕途不順,終究還是一介文人,官階無法升進。書法作表作眾多,有米芾離騷,研山帖,拜中嶽命帖等。
米芾離騷臨摹本
米芾的書法成就在“宋四家”裡最高,擅長隸,楷,行,篆,草等風格,草書藝術成就最高,現在當今社會仍流傳米芾的“刷字”,後世流傳的書法真跡也亦行書居多,氣勢鬼絕,天馬行空,天外飛仙,自成一派,非常受後世書法愛好者的追捧。
米芾離騷,是米芾以行書書寫的屈原長篇作品《離騷》的手卷,現存有紙本,絹本兩版,經專家鑑定,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紙本手卷為後人臨本,不是真跡,從米芾的落款分析,在米芾41歲前,他還沒有換名,原名叫米黻,而這幅紙本手卷的書寫年份經推算是在米芾31歲時,那時他還叫米黻,所以紙本是贗品,絹本手卷長10米,共有2494字,現在已被證實是米芾真跡,曾被私人收藏家收藏,最近已入市拍賣,有很多機構和收藏家準備入手,作為一件大家名品,米芾離騷這部作品被估價上億元人民幣,而且未來還有升值的空間。從市場的反應來看,也可以看出米芾的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在當今依然,有價無市,萬人追捧。
米芾清和帖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北宋著名的書法藝術家,有《清和帖》《離騷經》《研山帖》《拜中嶽命帖》等書法作品傳世,和蔡襄,蘇軾,黃庭堅史稱“宋四家”。是一個能詩會畫,金石考錄的全才,但是性格頗為怪異,舉止癲狂,現在民間還有很多米芾的軼聞趣事,比如拜石,而被後世取了個別稱“米顛”。做過北宋的校書郎,書畫博士,官職都不高,仕途不順,和為人性格多有關係。
米芾清和帖作品
米芾清和帖,米芾寫給友人的紙本信札,當時大概於1103年5月份,米芾即將整裝赴任,特別寫這個帖子給友人竇先生道別,從年份上推測,兩人應該是晚年相交,米芾對對方很是敬重,赴任之前拜帖,希望對方珍重,情深意重,全文“芾啟久違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趨(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米—斛將微意輕尠(鮮)悚仄餘惟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以行書書寫,紙本裝裱,整幅寬28.3釐米,長38.5釐米,歷經幾百年,被流轉古代私人收藏,戰時流落民間的,現在被收藏在臺北博物館。
米芾清和帖,在米芾一眾傳世的書法真跡裡,算屬精品,全文寫意,瀟灑超脫,語氣平和,用筆含蓄溫和,或者是對方身份原因又或是當時心境,較其它拜帖而言,清和帖要顯得氣勢收斂得多,字型的筆劃輕重時有對比,造型也是欹側變化,充滿了俊邁大氣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