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對高中作文教學的研究,迄今為止已有50餘年,即便退休也並未中斷。每年高考後,我都會第一時間關注到各省市的作文命題與公開發布的範文。最近,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方面,我對這篇文章並不以為然;另一方面,這也讓我看到,在作文應該怎麼寫、教師應該怎麼教等問題上,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大眾仍需有更深的認識。
寫作的本質,是一種用言語與讀者進行對話的過程。而對學生而言,學習寫作既是學習與他人對話,也是在透過與自我對話,實現思維認識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使命就是要幫助學生完成這種對話。在實現這項使命的路上,處於不同階段的教師,各有不同的角色要擔當。從情感的表達到意見的表達,作文教學是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和生活內容的變化而逐步深化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給予他們相應的幫助。
在幼年階段,寫作是與潛在讀者對話,兒童通常不具備與心中默想的人物對話的能力,因此,老師自然要去當學生的對話者,啟發他們在寫作中對話。到了少年階段,學生開始產生個體的歷史感,反映在文字上,便是語言與情感的交流,在這一時期,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與表達加以適當引導。進入高中之後,邏輯思維對學生的成長變得愈加重要,因此,作文教育也對學生提出了與真實讀者對話的要求。為此,教師還應讓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從各種途徑進入學生心靈,為學生提供認識性的思考範本。
作文教學是最具個性化的教學領域,不同的教師各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對此不妨見仁見智。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本著推己及人的心態,從自己的教育物件出發去考慮問題,這也是高中作文教學“走出迷宮”的主要措施。在教學中,我們要真誠地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學生,也要把別人的經驗介紹給學生,而決不能盲目照抄所謂“作文魔方”“作文剋星”等奇技淫巧。
在教學生寫作文時,我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一個“喚醒”的過程。一個優秀的作文教學者,絕不能滿足於把技巧和資料灌輸進學生的腦子裡,而更要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激起他們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衝動,讓他們去挖掘自己心中的思維“富礦”。
我們要喚醒學生心中的“真”——大愛無言,“真”字為先。為此,我們還應避免學生沉迷於華而不實、炫示技巧的“奇句”,而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我們也要喚醒學生心中的“智”——構思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與綜合素養,同時也會決定其文章的優劣得失,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作文的構思能力,這樣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事業,都能使其受益終生。
作文教學千頭萬緒,介紹起具體經驗,可能一本書都介紹不完。歸根結底,其要訣無非是“積累”和“激發”兩點。“積累”的意義在於讓學生“肚子裡有貨”,而“激發”則是教師採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之能夠產生自己的創見與思路,進而用文字表達出來。儘管學生的作文學習成果,最終會體現在高考成績上,但應考並不是作文教學的終極價值。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有更深刻的思考。
(作者系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曾發表多部作文教學專著)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