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前後,不僅身體形態上更接近於成人,內心也在逐步向成人靠攏,類似成人的願望和想法在他們的心裡噴薄湧現。他們的身心處於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各方面的經驗都很缺乏,且情緒變化大,一會兒壯志凌雲,一會兒又傷春悲秋,他們的內心經常處於矛盾衝突之中,其表現就是逆反、脆弱,也就是常說的“玻璃心”,在孩子們看來,家長一句不理解的呵斥,可能就會在不經意間觸碰到他們這顆敏感脆弱的心靈。
因此,我們要了解存在於他們自我意識中的幾組明顯矛盾,才能“對症下藥”。以下是名師薈教育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容,想搞清楚初中孩子到底在想什麼?該如何教育初中孩子的家長朋友們不妨來看看吧!
初中生的各種矛盾1.獨立與依賴的矛盾
小學時期,孩子們事事遵從老師和父母的安排,全盤接受別人的評價。然而,上了中學以後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的許多觀念並不是自己的本願,基本都是來自師長。於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孩子們經常批駁父母的一些言論,糾正家長對一些事物的解釋。他們想要獨立做決定、獨立想問題和解決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和家長一起活動。但是他們也很清楚,目前還不能完全獨立,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還缺乏獨立於社會的資本和經驗。所以在他們自我意識中存在著矛盾。
2.溝通與封閉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與同齡人交流想法,溝通內心體驗,排遣日益增長的孤獨感。從青春期的孩子們既充滿了各種幻想和憧憬,又會萌發許多莫名的孤獨和感傷,並且有一定的自我封閉傾向。他們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渴望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桌櫃,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記本、信件像冊等“私人物品”,不喜歡別人特別是父母對自己有過多幹涉,不願表露自己的內心感受。
通常父母為了瞭解孩子的內心活動,會對孩子的私人物品發生興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時,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表現比較明顯,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矛盾之一。家長應該平等地與孩子討論問題,以教訓的口吻和孩子說話最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並且家長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家長應該這樣做1.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是子女的心理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對子女過於嚴格,處處訓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動,使孩子言聽計從。這樣教育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養的,但因他們的獨立人格並沒有受到尊重,往往表現出自我抑制,沒有信心的個性特點。
相反,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任何要求都盡力給以滿足,結果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蠻橫的品質,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因此,家長應該平等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讓他們逐步學習成年人的行為,按照一般人際關係準則行事。父母的錯誤態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給孩子留一定的空間
怎麼才能給孩子空間?我們的建議是:家長要把生活重心更多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對孩子,抓大放小,不要事無鉅細地監視。您要有信心在您目光之外,孩子有能力自己去判斷處理,他不會這麼容易就變壞,儘管此刻他的很多表現讓您不滿意。
不斷去嘗試,以新的姿態和孩子建立新的連線方式,比如,和他一起打球、做你們都喜歡的活動。偶爾把自己的事情徵求他的建議,家長也學習並且請教孩子,請他以大孩子的身份來參與你和親友同事的聚會,給他更重要的職責。
說到最後初中階段,是讓很多家長最頭疼的階段。但是隻要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你們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其實一直很懂事,甚至比之前更好了,因為這就是成長的力量!
願所有家長都能讀懂人生路上的那些路標,能像燈塔一樣一樣,為孩子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引航,助力孩子劈波斬浪,以愛和智慧,陪伴他們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