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或許這是世界上的所有父母都在思考,甚至為之苦惱的一個問題。而在各種教育方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中國傳統式教育方式飽受爭議。那麼這種教育方式能否適用於現代孩子的成長中呢?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案例分析

前些年鄰居家的老太太過生日,兒女訂了酒店,都帶著家人來慶祝,單小孩子也有七八個,一群孩子進了店,東奔西跑,不知哪個孩子看到店裡有個放滿硬幣的金蟾裝飾,小孩子們把裡面的硬幣都拿出來分了分。

店家後來才發現,通知了家長,鄰居將他家孩子狠狠教訓了一頓,周圍的人都勸他別對孩子這麼狠,但是他卻認為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必須得嚴肅處理。

現在他家孩子也長大了,談起這件事,他也不覺得父母有什麼錯,反而很感謝他們,因為從那以後,他從心裡就記住了不可以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棍棒教育也有其好處。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一、棍棒教育並不可怕,對孩子成長有益

不論從我身邊鄰居孩子的例子來看,還是從孩子成長的普遍情況來說,適當的棍棒教育是有必要的。

首先,在孩子世界觀產生了違背法律或者道德的情況下,單單用理論來說服孩子,有時候效果並不好,這時候為了讓孩子明確的知道什麼事情是不對的不應該做的,就要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並且,適當的棍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經過社會調查,捱過打的孩子明顯比沒有捱過打的孩子更加抗壓、堅韌,男孩子則會更具有氣魄,沒有捱過打的男孩多少會有一定的軟弱和偏女性化特點。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可以運用一定的棍棒教育來對孩子的身體與精神進行磨鍊,這不僅可以讓孩子明確是非觀,還可以對鍛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精神方面的豁達產生正面的影響。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二、相比於棍棒教育,以下三種“暴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危險

1、語言暴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可能你自己還並不清楚,你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多大的影響,在孩子心裡,你對他的態度就是世界對他的態度,你的話語就是世界態度的表達。

你對孩子的批評、否定等負面語言,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等不利於自身成長的思想,扼殺孩子的天性,減少孩子的無限可能性。在你尚未覺察時,這種“語言暴力”一直在無形中鞭笞著孩子。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2、電子冷暴力

在這個人人離不開手機的時代,當你的孩子想與你交流的時候,想向你展示他的成果的時候,你有沒有放下手機?有沒有全身心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中?

在茶餘飯後,你不是坐在電視機前就是看著手機,也許你會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玩手機,但是在孩子心裡,電子裝置給不了他陪伴感、安全感,你笑是電子裝置帶給你的快樂,不是他帶給你的……不得不說,家庭冷漠的形成過程,電子裝置“功不可沒”。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3、補習暴力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很累,除了要負擔著沉重的書包和滿滿的課堂安排,還有各種各樣的課餘補習,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落實在各種補習班上。

這對孩子來說,不是成功的階梯而是腳下的利刃,每一步都沉重和痛苦。這種壓抑和勞累讓孩子身心俱疲,對學習和本來喜歡的才藝望而卻步。

三、家長如何攜手孩子共同成長

1、站在孩子角度陪伴孩子關心孩子。

作為父母,要想規避語言暴力對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就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將心比心,一定要學會鼓勵孩子,激勵孩子而不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延伸孩子的無限可能性。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2、陪伴孩子。

毋庸置疑,讓孩子能夠應對電子冷暴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父母的陪伴。所以作為家長,大家應該放下手機,拋開電子裝置對生活的影響,抽出一段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與孩子的交流互動中。

3、給予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想要學習的課程,去選擇是否想要去上相應的補習課程,而不是家長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強迫式的補習。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孩子的負擔和壓力,還能夠進一步開發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有時候看起來很“殘暴”的教育方式未必是在傷害孩子,反而是生活中父母以為很平常的一些現象,在無形中會對孩子產生難以言喻的傷害。

所以,我們要理智的選擇教育方法,認真學習該如何陪伴孩子成長。適當的棍棒教育,有益無害,新的危害更大的三大“暴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必須重視!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6 字。

轉載請註明: 比棍棒教育更可怕的,是3種“新型暴力”,家長不妨自行對應糾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