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攻略」1張圖告別亂吃醋
懶人極簡版:
●不是所有的山西陳醋都叫「山西老陳醋」!
●固態發酵的非白醋,總酸越高,品質越好。白醋不是這樣的...
●9°白醋是醃製食物用的,最好不要直接調味用。
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講「吃醋」~醋這個東西,咱們的老祖宗已經吃了三千多年了,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沒少吃。你以為在吃醋這件事上,你早就駕輕就熟了。然而...告訴你一個不幸的訊息:你可能一直都在「亂吃醋」!
別怕,小編已經幫大家把吃醋這件事搞明白啦!帶著下面這張圖去超市,保準能買到一瓶高品質的醋~
為何這樣選醋?
不感興趣的請直接前往下一張圖
關注原因的請看
(數字對應上圖專案)
<醋的配料>
1
以穀物為原料釀製食醋,需要經過糖化、酒化、醋化3個主要步驟。以酒精為原料就簡單多了,可以省略糖化這個步驟。省略「糖化」的代價是醋的香氣、味道單一,營養價值低。所以,還是選配料裡沒有「食用酒精」的醋比較好。
2
新增劑可以彌補醋在風味、色澤、保質期限上的不足,真正的優質醋釀造水平高、生產環境好,沒有新增劑也可以保證高品質~
<普通非白醋>
1
醋的釀造方式分為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相比於液態發酵,固態發酵可以讓醋在較長的發酵週期中形成更豐富的香氣、味道和營養物質。
2
總酸高的醋一般經過了較長時間的陳釀,醋中的各種物質協同作用,形成濃郁的香氣、柔和可口的味道。
<山西老陳醋>
1
國家標準上對山西老陳醋的產地、用料、製作工序、陳釀期、總酸及其他理化數值有嚴格的規定,有一項沒達到標準,就不能叫「山西老陳醋」!快去看看你家的山西醋是不是正宗的山西老陳醋~
2
只有正宗的山西老陳醋才能用產品標準號「GB/T 19777」,沒達標的只能和普通的非白醋用一樣用「GB 18187」。
3
山西老陳醋的總酸必須達到6克/100毫升,能達到這個品質已經很厲害了~所以,如果你懶得花時間選醋,直接從貨架上拿一瓶山西老陳醋就行啦!
<鎮江香醋>
1和2
和山西老陳醋的道理是一樣的,就不贅述啦~
3
買鎮江香醋不能像買山西老陳醋一樣看準名字隨便拿,一定要好好看標籤背面的等級。市面上一級、優級、特級的比較多,特釀級的十分少見(因為要求太高了)。
<白醋>
1
因為固態發酵的醋顏色深,脫色工藝複雜,所以白醋一般是用產生顏色少的液態發酵法釀製的。液態發酵週期短、使用的菌種單一,因此白醋風味單純,幾乎只有酸味。
2
液態發酵醋酸產量高,醋可以獲得很高的總酸。不過,高總酸與品質沒有直接聯絡。不要以為市面上的9°白醋(總酸≥9克/100毫升)是品質最好的,這種白醋酸度很高,是醃製食品用的(泡椒鳳爪),不適合直接調味用。
關於吃醋
你也許還想知道
看完這篇「吃醋攻略」,你會吃醋了嗎?還有沒搞明白的,就來給小編留言吧!
這篇推文只是最最基礎的入門,關於「吃醋」,可說的真是太多了。光說一南一北兩大名醋——鎮江香醋和山西老陳醋,有意思的故事就有好幾籮筐!在之後的推文裡,小編會一樁一件為大家細細說來~
作者:王莎
長圖繪製和排版:王莎
參考文獻與資料
[1]食醋GB 2719-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2]釀造食醋GB 18187-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3]地理標誌產品 鎮江香醋GB/T 18623-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4]地理標誌產品山西老陳醋GB/T 19777-20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5]地理標誌產品 永春老醋GB/T 26531-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6]地理標誌產品 獨流(老)醋GB/T 19461-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7]李弘文, 王旭蘋, 楊小蘭. 不同燻醅工藝對山西老陳醋香氣成分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5(20):90-94.
[8]夏婷, 姚佳慧, 鄭宇,等. 傳統食醋的抗氧化成分及功能研究進展[J]. 食品科學, 2017(13):291-296.
[9]孫宗保, 鄒小波, 趙傑文. 幾種中國傳統名醋揮發性風味成分的比較研究[J]. 中國調味品, 2010(09):34-37.
[10]李幼筠. 論食醋的功能性與新型功能性食醋的開發[J]. 中國釀造, 2004(01):6-9.
[11]吳鳴. 食醋質量與微量成分分析[J]. 江蘇調味副食品, 2003, 021(B10):13-16.
[12]胡文浪. 關於提高液態發酵食醋質量的探討[J]. 中國釀造, 2005(08):40-43.
[13]曹寶忠, 蘇迎會, 許新軍,等. 發酵白醋生產及脫色技術探討[J]. 中國釀造, 2010, 29(004):138-141.
[14]佚名. 喝醋並不能軟化血管每人每天不能超過6毫升[J]. 中國食品, 2017(7).
[15]褚宏轔, 趙英旗. 糖醋排骨的南北之思[J]. 中國烹飪, 2013(3):78-79.
[16]蕭鳳岐. 食醋的歷史與文化[J]. 中國釀造, 2000, 19(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