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從本質上講,世界舞臺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舞臺。在世界歷史上,許多大國經常會選擇侵略小國,而小國又往往將矛頭指向更弱小的國家,以此來擴大自身的勢力範圍。這樣以來,那些實力特別弱小的國家,通常就會淪為大國之間相互博弈的“犧牲品”,而長期無法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東帝汶,便是這樣一個小國。
東帝汶,位於東南亞的帝汶島之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因為實力弱小,所以經常為大國所佔有。16世紀初,開闢新航路的葡萄牙人來到了帝汶島,將勢力延伸至此。1613年,被稱為“海上馬車伕”的荷蘭人也來到了帝汶島,並試圖排擠葡萄牙人的勢力。兩大殖民帝國競爭不斷,最終於1859年簽訂協議,將帝汶島瓜分:荷蘭控制的西部,被稱為西帝汶;葡萄牙統治的東部,被稱為東帝汶。從此以後,東帝汶便被長期葡萄牙控制,其間還一度為日本所佔領,可謂命運多舛。
二戰結束後,亞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在此情況下,東帝汶也興起了脫離殖民統治的運動。但是,此時的葡萄牙薩拉查政權,卻仍然不願意放棄殖民地,甚至還將殖民地稱為“海外省”,企圖將其長期佔有。薩拉查政權不得人心的舉動,自然引起了殖民地的強烈反抗,多個葡屬殖民地爆發起義。在殖民地戰爭的消耗之下,薩拉查政權最終於1974年垮臺。之後,新建立的葡萄牙政府宣佈放棄一切海外殖民地,東帝汶到這時才獲得了建國的機會,於1975年11月28日獨立。
然而,舊的災難剛剛過去,新的禍患卻又來臨。東帝汶還沒獨立時,鄰國印尼便對其產生了覬覦之心。印尼雖然不是世界級的列強,但也是地區性的強國,整體實力要比東帝汶強大得多。因此,東帝汶建國之後,印尼便搬出了好幾種理由,於1975年12月7日出兵佔領東帝汶。這個剛剛獨立9天的小國,也就此落入了印尼的控制之下。此後,印尼又在1976年宣佈東帝汶是“第27個省”,正式將其吞併。
印尼的武力佔領,自然引起了東帝汶的反抗。許多東帝汶人加入反抗武裝,同印尼軍隊展開了周旋。而印尼為了強化自己的控制,也在東帝汶推行了諸多“鐵腕”政策。在1978年、1979年和1982年,印尼軍隊向反抗武裝發動了一系列軍事行動,並在各地實施“軍管”措施,由軍隊管制當地的經濟產業。連年不斷的戰爭,導致當地10多萬人喪生,大批農田、林場遭受破壞,整體損失不計其數。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冷戰的結束,東帝汶局勢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此同時,印尼也因1997年金融風暴而元氣大傷,試圖丟掉東帝汶這塊“燙手山芋”。在國際各界的共同協調下,東帝汶於1999年初步自立,最後在2002年重新建國,終於結束了長期被大國統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