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讓中國站起來、挺直腰桿、不懼美國佬的科學家當數錢學森!
讀《錢學森傳記》,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之餘,又在努力求索,能否將錢學森的成長之道分享出來,讓天下父母借鑑學習呢?
錢學森先生成為一代航天巨人固然與其過人的天賦有關,也與他從小到大接受的良好教育密切相關。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教授說:
“我父親(錢學森)上的是當時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後來我父親上了最好的大學,到美國上加州大學,也是最好的大學。”
錢學森能夠上最好的幼兒園和小學、初中、高中,是與他父親息息相關,即使是後來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也與其父親傾力相助不無關係。
錢學森父親錢均夫早年留學日本,師從章太炎、李叔同等名流大家,與魯迅兄弟交情篤厚,回國之後,受國民政府之聘,擔任教育部第三司科長,負責中小學教育工作。
錢學森能夠上最好的幼兒園、小學、初中,與錢均夫在教育部任職不無關係。
基礎教育為錢學森今後的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錢學森晚年提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時,重要參照就是自身的教育經歷,尤為重要的是他在北京讀書時的體驗,他總結影響其一生的17位老師時有8位來自中小學!——呂成冬《他日歸來》
錢均夫不僅特別重視為孩子“擇校”,還特別注重家家庭教育。錢學森回憶父親如何重視家庭教育時說:
“曾有一般家庭父兄 以為子弟送入學校,責任即了,此其觀念根本錯誤。更有責備學校教育如何不良者,曾不思家庭教育是否完美。所謂薄責於己,而厚責於人,良可慨也!”
錢均夫先生指出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弊病,直到今天依然有其現實意義。
探花君是中學老師,看著那些本來很有天分的學生最後淪落成問題少年,的確令人痛心,究其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
錢均夫先生重視家庭不是隻停留在口頭,而是切切實實落實在行動中。
錢學森6歲時,被父親錢均無送到晚清進士孫廑才處學習書法;後來,錢均夫先生又發現錢學森對繪畫感興趣,又送錢學森到好友、著名繪畫大師高希舜學習繪畫。
錢學森不僅學習書法、繪畫,還特別愛好音樂,他在發表專業的航空航天論文之前,他是先在專業的音樂刊物上發表過3篇專業水平相當高的音樂論文!
錢學森晚年回憶父親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深懷感激地說:
“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感興趣……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
錢均夫先生重視家庭教育,還有一點特別值得天下父母效仿。
每到暑假,錢均夫先生就會開列一些閱讀書目,並且與錢學森一起閱讀。
每本書的閱讀分為三步:第一步初讀,瀏覽基本內容;第二步精讀,將感興趣的書籍從頭至尾地讀;第三步,重點地讀,即將書中的重要內容反覆閱讀並且做成筆記,並將讀書筆記交給父親審閱。
傳記作者呂成冬對錢均夫先生這種做法評價說:
這種讀書法對擴大錢學森的知識面相當有作用,使他可以接觸到更多學校裡無法學到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培養錢學森的求知慾。
錢學森的母親章蘭娟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禮,與丈夫錢均夫,夫唱婦隨,恩愛有加,對兒子錢學森既有舐犢情深的天然母愛,也有耐心細緻的教育。
錢學森少時喜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即使吃飯時,也不放下書本,章蘭娟女士“夾菜除近箸就之,他不與焉,母親不時為之調動餚饌,俾其易口”。
這是一位母親對兒子細緻的疼愛,錢學森回憶說:
“在北京讀小學時,母親便會要求他用毛筆描九個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天一筆,九九八十一天,春天也就來了。母親用這種辦法無形中鍛鍊了我的耐心和毅力。
懂得現代教育的父親錢均夫和秀外慧中的母親章蘭娟,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尊重並激發錢學森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錢學森樹立正確向上的人生觀,錢學森曾經滿懷深情地說:
“我是接受了我父親和母親的培養和教育。”
從錢學森家庭教育上來看,中國缺乏的不是天才兒童,而是優秀父母。想讓孩子將來有一番作為,父母首先提升自身教育孩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