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後的杜聿明怎樣評價對手粟裕?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杜聿明被俘,他被擔架抬到華東野戰軍4縱司令部後,司令員陶勇和政委郭化若一同接見了他,並作了簡短談話,伙房也奉命搞了六菜一湯的“盛宴”款待。
此前,陶勇已將看管杜聿明的這副擔子,交給了長期在自己身邊工作的司令部機要參謀蘇榮(後任海軍上海某基地副司令員),並鄭重交代說:“你直接對我和郭政委負責,其他任何人不得插手。你安排好地方,要絕對保證他的安全。粟司令已給我下了死命令,杜聿明送到華野前指時,必須是活著的杜聿明。因此,你要用腦袋擔保把杜聿明活著押送到華野前指。”
被俘後的杜聿明。
蘇榮接過了這一任務,也接過了一個大“包袱”。他知道,戒備森嚴的司令部裡,杜聿明遭他殺的可能性為零。他要做的是,怎樣感化杜聿明,讓他放棄自殺的念頭。
蘇榮便自稱徐州國民黨42軍參謀長的勤務兵,以前見過杜聿明。這個謊言比杜聿明自稱“高軍需”靠譜,42軍參謀長被4縱俘虜後,蘇榮曾參與了審問,熟悉不少情況。
遇到“老熟人老部下”,杜聿明鬆了一口氣,隨後又躺了下去,似乎在想什麼。為了緩和氣氛,蘇榮找出話來閒聊。他知道杜聿明是黃埔出身,解放軍裡大名鼎鼎的陳賡也是,便問杜聿明是否認識陳賡。
這話算問對了。杜聿明和陳賡是黃埔一期的同學,相處那麼久,陳賡又是異常活躍的“黃埔三傑”之一,杜聿明豈能不認識?他不但說認識,還回憶說,陳賡“很聰明、很活躍,也很頑皮,很會打仗,我們很談得來”。最後,他還打聽陳賡現在的情況。
杜聿明不知道,陳賡就在剛剛圍殲過黃維的中原野戰軍隊伍裡,如果粟裕的華東野戰軍不曾將杜聿明圍死,陳賡便有可能率領他的中野4縱趕來增援,和他這位老同學直接對話。
蘇榮介紹了陳賡的情況後,杜聿明感嘆說,陳賡如不離開老蔣就好了。他的意思大概是,像陳賡這種文武全才,如果不離開老蔣,老蔣便多了一員大將。但蘇榮錯解其意,說:“我看跟著老蔣好不了。”
粟裕大將與陳賡大將。
同學一場,榮辱易位,當年被國民黨軍追得東奔西跑的的陳賡如今是勝利者,自己卻做了階下囚。想到此處,杜聿明不免灰心,向蘇榮提出借把剪刀,說是腳指甲長了。蘇榮知道他的意思,當然不肯借,繼續找話閒聊,問他的頭是怎麼傷的。杜聿明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軍人就是這樣。蘇榮卻說,用石頭砸自己的頭,算得上軍人嗎?杜聿明無言以對,沉默一陣忽然感嘆說,這次失敗得這樣慘,沒有想到。
60年以後,已到垂暮之年的蘇榮,對杜聿明當時的感嘆還記憶猶新。他也回憶了自己當時的回答,和杜聿明談到了中共勝利的許多原因。其中,他談到了杜聿明一直以為無足輕重,署名常常居於陳毅之後的粟裕。蘇榮說:“你們還有一條也是致命的,那就是碰到了粟裕。”直到此時,杜聿明才真正明白華東野戰軍的指揮者其實是粟裕,他說:“我對粟裕早有耳聞,也研究過,只是沒有交過手。”這種“耳聞”,當然是和胡璉一樣,也以為不過是“陳毅以次”與陳士榘、許世友、王必成、葉飛等人並列的普通“共軍指揮官”而已,而非陳士榘等人的上級與華東野戰軍的實際軍事統帥。
如此“耳聞”,“研究”起來自然不得要領。不能知己知彼,失敗也就不奇怪了。蘇榮介紹粟裕後,杜聿明終於折服,說:“這次交手後我們敗得很慘,不得不佩服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
蘇榮還介紹說,這次戰役,你們完全按照粟裕的謀劃進行。杜聿明表示認同,說:“粟裕指揮靈活,有遠見。粟裕的戰略戰術我非常敬佩,不管在什麼時候,總是他領先一步,搶先在我們前面,等到我們想到的時候已來不及並已經被包圍了,這次突圍也是這樣的。”
兩人交談良久。杜聿明又聽蘇榮說到即使是戰犯,也仍然能受到優待,並且陶勇司令員的“六菜一湯”就是優待表現之一後,他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人也開始活躍了。
蘇榮後來回憶,此時,杜聿明主動總結了戰役中自己的失誤。
杜聿明說:“我們原先預計突圍的方向,均被貴軍堵死。最後我們反覆考慮分析,西南蕭縣和永城方向,貴軍還來不及圍堵,因此決定提前突圍。”
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是粟裕將軍有意佈下的一個袋口,讓我們往裡鑽,我卻沒有考慮到,真是讓我遺憾終生,這也是造成最後失敗的重要原因。”。
蘇、杜兩人越談越投機。杜聿明原本收到粟裕勸降信時,就有“如能保全兩兵團部隊的話,也可以同意”的心思,只因邱清泉反對而作罷。如今一通百通,再也沒有尋死覓活的想法了。
隨後,杜聿明被蘇榮帶上兩輛分別坐著10名荷槍實彈士兵的吉普車,解送到華野司令部。粟裕與杜聿明這兩位當世的名將終於見面時,交談了些什麼,已無從考證。但粟裕隨後在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講話,以及後來斷斷續續談到淮海戰役時,對杜聿明也有一個看法。
他認為,杜聿明這位蔣介石的愛將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因此在印緬和東北戰場出了不少風頭。
粟裕說,杜聿明只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只能在有利條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條件下打仗。“他在印緬作戰時,有美國的供應,出過風頭。在東北時,有火車、輪船、飛機源源供應。但這次被我們包圍在永城地區,突不出,守不住,被我們全部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