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民革命鬥爭的領袖人物,闖王李自成讓人頗為遺憾,一生征戰四方,雖有短暫的光輝,建立了大順政權,但卻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認清當前內憂外患的局勢,最終,在山海關大戰中兵敗潰逃,意外死在了九宮山。然而,關於他的死,一直都是歷史學家們討論的話題。
這其中,有人說他死於“山民誤殺”,有人說他死於“山民攻殺”。根據著名學者錢澄之的《所知錄》記載:
“闖賊李自成敗,奔自九宮山,為村民鋤梃擊死,獻其首於楚督何騰蛟以聞。自成敗出潼關,逃至九宮山下,飢困,親率十餘騎上山覘形勢,予金住僧,命飲飯。僧疑其逃將,有重貲。竊下山語村民,競持鋤梃上,亂擊之,頓斃。解其衣,中有金龍衣者,箭鏃集於其目,乃知為李自成。梟其首報騰蛟,騰蛟據實奏聞……”
這種觀點主要認為李自成是誤殺,與此觀點類似的還有清初吳偉業《綏寇紀略》的記載:李自成一行逃至九宮山後,獨自一人上山拜謁玄帝廟,山民以為是匪盜。於是,一擁而上,用鋤頭將他打死。後來,山民從李自成身上搜出了金印,才發現殺錯了人,便四處逃竄了。
但清朝費密《荒書》則認為,是山民攻殺。當時,“李自成率十八騎,由通山過九宮山嶺”時,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敗。”更甚者,有人傳說李自成根本沒死。其實,除了李自成的死亡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外,他手下幾十萬大軍的去向,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那麼,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到底有多少軍隊呢?
據統計,雖然李自成建立政權的時候號稱是雄獅百萬,但實際上,這支農民軍應該只有幾十萬人。
那麼,李自成死後,這幾十萬的農民軍都去哪裡呢?
其一,有些化身農民,在當地定居。在湖北通城,專家和學者們已經蒐集了數千件大順朝的遺物,很多都來自明朝皇宮。甚至,還有李自成軍隊從官府和富豪手中奪來的戰利品,上面都加刻著大順朝的年款。這些遺物大多流落在了當地的村民家裡。
據此,很多專家推測,當時李自成死後,大順農民軍突然失去了主心骨,想到流寇的生活會很艱難,所以,很多農民軍化身為農民,在當地定居了下來,與當地人一起生活。
其二,他們成了明、清兩股勢力爭相拉攏的物件。由於,李自成死得非常突然,對繼承人沒有任何安排,以至於,剩下的東西兩路農民軍立刻陷入到了群龍無首的局面。再加上,核心人物劉宗敏被殺、牛金星投降,這支軍隊更是雪上加霜。在此之後,明、清雙方都對這些農民軍開始了拉攏。
李自成死後,他手下的部將各自擁兵,但畢竟群龍無首,各自心懷鬼胎。之後,為了躲避清軍的追擊,他們一路向南逃亡,最終,逃到了湖南地區。但是,明朝的湖廣總督何騰蛟卻將這群人當成了流寇,一路打壓。後來,瞭解到他們是李自成散落的農民軍後,苦於自己兵力有限便想拉攏這些農民軍。
最終,他們達成了協議,共同抗擊清軍。按理來說,這支組成的盟軍還是挺龐大的。但是,作為明朝廷的代表,他們始終對李自成的軍隊懷恨在心。所以,在攻打清軍時農民軍非常懈怠。之後,清軍看到了農民軍的力量便想拉攏。於是,他們以不必削髮為誘餌,引導農民軍前往湖北,投靠了湖北的佟養和。
就這樣,除了王進才和郝搖旗繼續留在湖南效忠南明外,張鼎、田見秀等人全部開向了湖北,10多萬農民軍最終歸降於清朝。此外,西路的農民軍也從陝北和寧夏一帶一路南撤。當時,清朝廷對這些農民軍6次招降,但西路軍並沒有投降,反而聯合了南明朝廷,得到了南明隆武帝的重用。
之後,隆武帝封西路軍首領李錦為興國侯,併成立了歷史上有名的忠貞營。但最終,這支軍隊在清軍的合力圍剿下潰敗了。
其三,一些農民軍自成一格,成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夔東十三家”。這支軍隊由大將劉體純、郝永忠、李來亨、袁宗第等人率領,在湖北興山縣附近的茅麓山匯聚,由劉體純作為義軍首領佔據了周圍20多個縣城作為根據地。所以,清朝廷對這支軍隊恨之入骨,多次派多爾袞對其進行圍剿,均以失敗告終。
在公元1662年,康熙皇帝下令:李國英、董學禮、王一正等清朝大將率領10萬清軍,對“夔東十三家”的根據地茅麓山進行大規模的圍剿。之後,這支義軍經過多日奮戰,終因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同年12月,首領劉體純被清軍擊敗,自刎身亡。
到了1664年春,10萬清軍將義軍將領李來亨合圍在了茅麓山。相持到八月初,寨內部分將領和士兵忍受不了長期圍困造成的苦難,下山投降。八月初五日,李來亨下令燒燬山寨,跟一些沒有投降的起義軍一起舉家自焚。至此,以原大順軍餘部為主體的夔東抗清鬥爭,堅持了二十年之久終以失敗告終。
總體來說,李自成的農民軍雖出身農民,但是,他們卻在農民戰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僅這一點就值得世人欽佩。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綏寇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