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蔡廷鍇 他建國後可能成十大元帥 可是現在鮮為人知
雖然抗日戰爭時期是國共的第二次“親密”活動,可是這並不能說雙方合作都親密無間,特別是共產黨員犧牲後,貌似只有左權得到國民黨的認可,其實不然,有一位共產黨員也在抗日期間壯烈犧牲了,卻得到了國民黨的認可,張治中還送了輓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那麼這位烈士是誰呢?他有什麼傳奇經歷呢?
這位烈士叫範藎(因jin),江西豐城淘沙後坊村人。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第八期。曾任黃埔軍校第三期總隊部教員、第七隊少校隊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第十師第三十團團長。後因蔡廷錯率隊脫離起義部隊,將其資遣回鄉。
聶榮臻元帥在他的《聶榮臻回憶錄》中特別寫道:“十師三十團團長範藎,北伐中在河南打得很好,部隊很有名氣。範藎既是一位出色的團長,也是一位很忠誠的共產黨員。”
當時的範藎雖然僅僅是蔡廷鍇的手下,可是如果不被遣散的話,他的團是非常能打的,而且思想覺悟也高,都是共產黨員。加上又有打響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南昌起義經歷在身,這樣子的資格,經歷,建國後至少也是上將了。
要知道當時參加南昌起義的朱德、賀龍、聶榮臻、劉伯承建國後都是元帥了,其他元帥當時的軍銜好多還沒到團長級別呢,連聶榮臻也說他能打戰,足見其能力不錯,所以要是一直跟著共產黨的隊伍,建國後成元帥都是有可能的。
回鄉務農後的範藎,廉潔清明,平易近人,他在故鄉的3年時間,常常替窮苦人說話。鄰居範根生家境貧困,範藎無償資助300塊銀元為其治病。範藎的弟弟範叔秧,沾染上不少壞習氣,範藎對他嚴加管教,使其改邪歸正。他不忘鄉鄰的高尚情操常被鄉親們讚許。
範藎在家臥薪嚐膽三載後,經同學劉鷹古、王東原介紹,張治中批准,再度出山,到長沙任湖南省保安處上校(人事)科長。1937年前往武漢珞珈山參加將校訓練班。“七·七”事變後,範藎出任國民軍第一九八師少將副師長,參加保衛武漢的抗日戰鬥。
1938年9月,他在湖北黃陂對抗日軍的一次激戰中不幸陣亡,一代名將倒在沙場。範藎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認晉升為中將。國共兩黨人士紛紛弔唁,張治中將軍也送了一副輓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在北京蘆溝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範藎作為著名抗日將領,其生平和抗日英雄事蹟被予以文字碑刻並附有個人照片,以供人們永遠懷念。
2014年9月1日,國家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範藎名列其中。英雄不會被遺忘,我們幸福並感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