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還立下過這樣的誓言:“我一生的所有精力和整個生命都會獻給德意志。我的新娘,就是德國!”但是以上的豪言壯語並不表示希特勒是一位沒有七情六慾的人,同時他的身份和地位註定了他的身邊不乏各類優秀的女性資源,長此以往,即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有動情的時刻。下面,我們列出希特勒一生中最愛的七個女人,簡述一下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愛恨情仇。
最愛第七位:德意志第一美女,英嘉·萊
英嘉·萊(Inga Ley)1916年出生於德國一個富裕的藝術世家,金髮碧眼、身材高挑,具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優越的家庭氛圍薰陶更讓她具有超凡脫俗的氣質,被外界譽為“德意志最美的女人”。英嘉是“帝國勞工陣線”領袖羅伯特·萊的第二任妻子,比她丈夫小26歲,典型的老夫少妻搭配,同時因為萊的外表粗野性格暴躁,人們在私下將他們的組合評論為“美女與野獸”的典型例子。
英嘉作為德國高官的配偶自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希特勒,後者對於羅伯特·萊擁有如此漂亮的妻子大加讚賞,並逐漸透過各種場合同英嘉增進了解。英嘉很快發現她完全被這位帝國的最高掌權者所迷住,希特勒同樣也對這位德國最著名的美女頗有好感,兩人均對對方產生了不一般的興趣。希特勒曾有一次在參加宴會時目不轉睛地盯著身穿華麗狐裘皮草的英嘉,對身旁的秘書脫口而出:“她是不是很美麗,很迷人?”
雖然希特勒多次公開稱讚英嘉的美貌,並對羅伯特·萊表示出羨慕之情,但出於自身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考慮,他從未有過出格的言語和行為。隨著英嘉對於希特勒的迷戀越來越深,同時對丈夫狂暴的性格和四處尋花問柳的作風越來越感到失望,她的心理逐漸抑鬱,這種狀況在生下小孩後達到極致。最終在1942年12月29日,絕望無助的英嘉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年僅26歲。英嘉的自殺讓希特勒大為震驚,不過這畢竟是別人的家事,另外出於大局考慮,他沒有對羅伯特·萊表示出任何責難。
■這是一張著名的彩色照片,希特勒和英嘉在傾心交談。雖然希特勒背對著鏡頭,但從他專注的扭頭姿勢和英嘉沉醉的面部神態可以看出交流雙方當時都處於非常愉悅的狀態。
最愛第六位:美貌與才華兼具的完美女人,萊妮·裡芬施塔爾
萊妮·裡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是才華與容貌的完美結合體,她於1902年生於柏林,擁有一大堆頭銜:舞蹈家、電影演員、導演、製片人、攝影家、作家、現代紀錄片之母,是二十世紀全球100位最重要的藝術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希特勒對他的副官布呂克納說過:“我在電影中看過的最美的鏡頭,就是電影《聖山》中裡芬施塔爾在海邊的舞蹈。”在上臺執政之前,希特勒就經常邀請裡芬施塔爾參加他的競選演講和私人聚會,奪權之後更是助其拍攝了《信仰的勝利》、《意志的勝利》、《奧林匹亞》等幾部至今令人無法超越的紀錄片,將她推上世界著名導演的寶座。裡芬施塔爾在回憶錄中曾寫到她和希特勒的第一次見面,後者在分手時想伸手擁抱她但又自行終止,然後1938年6月的一天希特勒突然到訪,和她敞開心扉聊私人生活話題直到很晚才離開,她主觀認為當時希特勒是在追求她。
希特勒本身很喜歡裡芬施塔爾,這樣優秀的女人誰又不喜歡呢?可希特勒也很瞭解她,他曾當面對她說他們都是同樣執著專注於事業的人,言下之意是倆人不可能進一步結合。當然像裡芬施塔爾這樣絕頂才華的聰明女人性格方面非常獨立和強勢,無法成為一位小鳥依人般的安靜妻子和幕後賢內助,這點希特勒是心知肚明的,事實也印證了他的判斷。裡芬施塔爾經過數段戀情後在1944年與一名德國山地部隊軍官結婚,1946年離異,其後醉心於非洲努巴人的研究和海底攝影直到2003年逝世,終年101歲。
最愛第五位:情竇初開的暗戀物件, 施黛芬妮·拉巴齊(Stefanie Rabatsch)是希特勒的老鄉,原名施黛芬妮·伊薩克(Stefanie Isak),1887年12月生於奧匈帝國時期的林茨市,比希特勒大一歲多。在希特勒的回憶中,施黛芬妮外表莊重,身材苗條,個子很高,一頭漂亮的金髮舒成髮髻,像個年輕的“仙女”。他第一次在大街上遇到施黛芬妮便激動地拉住庫比席克(希特勒青年時期最好的朋友)的臂膀,堅定地說:“我告訴你,我愛上她了!”
當時年輕的希特勒才17歲,他為施黛芬妮寫了很多情詩,其中一首叫《獻給愛人的歌》,並大聲將這首詩向他的忠實聽眾庫比席克朗誦。希特勒承認他從未與施黛芬妮說過一句話,但他認為用不著一句話,一切都會清楚的,他們是美妙的一對,彼此靠眉目傳情即可。他說:“愛情這種事情是無法解釋的,我心裡有的,施黛芬妮心裡也有。”庫比席克提出希特勒應該去表白,但後者表示拒絕,並幻想了一出綁架對方的計劃。不久之後施黛芬妮與一名叫馬克西米連·拉巴齊(Maximilian Rabatsch)的中尉軍官訂婚,希特勒得知此訊息失望之極,他衝動地告訴庫比席克他決定要結束這一切,他要帶著施黛芬妮一起跳多瑙河殉情。這種青春期的狂想很快就消失殆盡,隨著希特勒將注意力轉到成為一名建築畫家,他就很少再提起施黛芬妮。
施黛芬妮是希特勒青少年時期唯一正式表達出過愛意的女孩,不過這是純粹的一次單相思之旅。施黛芬妮當然也認識年輕的希特勒,雖然彼此之間沒有說過話,但青春期的直覺以及對方火辣辣的眼神足以說明問題,更大的可能是她當時只是把希特勒當成一名花痴般的小青年來看待。施黛芬妮活到了二戰之後,1973年還接受了外國媒體對她的專訪,話題免不了是青少年時期的希特勒,她最後逝世的時間不明。
最愛第四位:最崇拜之人的兒媳,溫妮弗雷德·瓦格納
溫妮弗雷德·瓦格納(Winifred Wagner)原名溫妮弗雷德·威廉姆斯(Winifred Williams),她是一名地道的英國人,1915年剛滿18歲就遠嫁德國,成為瓦格納的兒子齊格弗裡德的妻子。溫妮弗雷德在1923年時就認識了希特勒,由於後者是瓦格納的狂熱崇拜者,而瓦格納家族的利益又建立在民族主義德國興盛的基礎上,雙方一拍即合。1930年,丈夫和婆婆雙雙去世的溫妮弗雷德開始全盤接管拜羅伊特音樂節,她成為瓦格納家族的實際掌舵人,並與希特勒及其政黨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希特勒對於歌劇之神瓦格納可謂崇拜至極,愛屋及烏,他對溫妮弗雷德的感情主要基於她是瓦格納兒媳這個事實。不可否認的是,溫妮自從成為瓦格納家族成員後便放棄了對祖國英國的情懷,身心完全融入到德意志的懷抱,對於希特勒本人與其執政時期的德國更是具有無限的認同感。兩人的共鳴讓希特勒甚至生出了要娶溫妮為妻的念頭,這可讓戈培爾、戈林等一眾高官慌了手腳,因為以希特勒本人的身份和德國當時的國際地位,是絕不能迎娶一名英國寡婦擔當第一夫人的。在眾人的苦勸之下,希特勒最終放棄了成為瓦格納兩名孫子的繼父的想法。
最愛第三位:長伴赴死的忠誠愛妻,愛娃·布勞恩
愛娃·布勞恩(Eva Braun)是希特勒身邊所有女人當中大家最熟悉的一位,因為她最後成為了希特勒正式合法的太太。愛娃1912年出生於慕尼黑,1929年年僅17歲就認識了希特勒,當時她正在後者的御用攝影師霍夫曼的照相館裡幫工。一開始希特勒並沒有把這個小姑娘當回事,可愛娃早就熟知希特勒的大名,並主動開展愛情攻勢。1931年,希特勒的侄女格莉自殺身亡,她在自殺之前幾小時看過愛娃寫給希特勒的一封情書。格莉死後半年,愛娃在霍夫曼等人的幫助下乘虛而入,試圖獲取希特勒的芳心。經過愛娃兩次以自殺相威脅,希特勒終於妥協,從1934年起認可了與愛娃的戀愛關係,但不對外公開。
作為希特勒身後的女人,愛娃的生活是相對單調的。十幾年間她無法拋頭露面,長期居住在慕尼黑的小樓以及貝希特斯加登的別墅內,有時需要等待很多天才能見到希特勒一面。愛娃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不具備戈培爾夫人或戈林夫人那樣的貴族氣質,但她並不傻,戈培爾曾評價她是個對希特勒來說意義重大的聰明女孩。愛娃的單純與忠誠讓希特勒很安心,在二戰後期希特勒曾這樣訴說:“只有我的牧羊犬和布勞恩小姐忠於我並且屬於我。”愛娃至死都對希特勒絕對忠誠,而後者可能正是將這種無條件的忠誠視為高於其他一切東西,並最終違背了自己在戰爭勝利之前不結婚的誓言,給予了愛娃一個正式的名分。
1945年2月愛娃不顧希特勒的嚴令來到蘇軍威脅下的柏林,要與她心愛的人共存亡。4月29日凌晨,希特勒與愛娃在地下室內舉行婚禮,公證人為一名叫瓦格納的柏林議員,證婚人為戈培爾和鮑曼。愛娃興奮異常,因為婚禮過後周圍人終於稱呼她為“希特勒太太”。30日下午三點半,愛娃和希特勒服下氰化鉀自殺,希特勒服毒後還用手槍往太陽穴開了一槍。愛娃用16年的等待以及捨棄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希特勒妻子的身份,即使這個身份她只享受了一天。
最愛第二位:一生中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格莉·勞巴爾
格莉·勞巴爾(Geli Raubal)生於1908年,她是希特勒同父異母的姐姐安吉拉的二女兒。1928年,希特勒在見到這位芳齡20歲的外甥女後春心煥發,開始了一段歷時3年多的感情糾葛。希特勒參加集會和會議、在山間散步、上咖啡館和劇院時都會帶上格莉,即便是黨內開始流傳兩人的流言蜚語也在所不顧。希特勒的攝影師霍夫曼回憶說:“她是一個逗人喜愛的姑娘,那副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神態令所有人傾倒。”希特勒早期的支持者漢夫施坦格爾提到此事時說:“希特勒對格莉是如此迷戀,以致經常圍著她的屁股轉,眼中含著痴情,顯出熱戀的樣子。”希特勒還明知格莉購物時非常囉嗦,但每次都像一頭溫順的羔羊跟著她。
格莉和她的“大人物舅舅”年齡相差19歲,兩人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各種的隔閡。格莉對希特勒注意別的女人,尤其是溫妮弗雷德·瓦格納十分不滿,還對他限制自己與別的男人接觸深感不悅,希特勒則懷疑她與自己的保鏢莫里斯有曖昧關係。霍夫曼曾警告希特勒,格莉對她參加社交活動的很多限制極不高興,希特勒卻回答道:“我有責任對外甥女嚴加看管。我愛格莉,我可與她結婚。她認為的限制,其實是明智之舉,我決心不讓她落入冒險家或騙子之手。”
1931年6月和9月,格莉先後兩次收到求婚,前一次來自莫里斯,後一次來自一名她新認識的奧地利畫家,兩次都被希特勒所禁止。格莉陷入痛苦和精神恍惚之中,9月17日晚,她在發現一封愛娃寫給希特勒的情書後開槍自殺,年僅23歲。希特勒得知訊息悲痛至極,兩天兩夜不飲不食,煩躁不安頗有尋短見跡象。格莉下葬後希特勒來到她的墓邊,哭了整整一個晚上,並鬱鬱寡歡長達幾個月之久。此後他再也沒有認真考慮過結婚,直到1945年4月29日自盡的前一天。希特勒一直對親信部下說格莉是他一生中唯一真愛過的女人,談到她總是極其鄭重,有時甚至潸然淚下。
最愛第一位:無可取代之人,克拉拉·希特勒
希特勒彪悍的一生橫掃歐陸,同時與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國作戰毫不畏懼,戰爭末期指揮德軍面對絕對優勢的敵人戰鬥至死也沒有認慫,在政治和軍事上他毫無疑問是個不折不扣的鐵腕強人。但做人強如希特勒也有弱點,那就是他最愛的人,他的母親克拉拉·希特勒(Klara Hitler)。希特勒對他母親的親情之愛超越了所有周圍的人,因為克拉拉為他付出了一切,也成全了他,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
克拉拉·希特勒原名克拉拉·波爾茨爾(Klara Polzl),1860年生於奧地利帝國時期的瓦爾德威爾特爾,1885年成為阿洛伊斯·希特勒(Alois Hitler)的第三任太太。克拉拉成為家庭主婦過後,對丈夫前妻生的小阿洛伊斯和安吉拉全心全意,視為己出。希特勒長大後非常喜歡談論身為家庭婦女的母親是多麼勤奮能幹,使家境日益殷實。克拉拉為老阿洛伊斯先後生育有6個孩子,其中只有四兒子阿道夫·希特勒和六女兒保拉·希特勒長大成人,這也使得她對唯一的兒子十分溺愛。老阿洛伊斯希望希特勒長大後成為一名公務員,但後者一心想當“偉大的畫家”,父子間關係緊張,克拉拉常常在希特勒因為此事捱打時偷偷落淚。
老阿洛伊斯去世後,希特勒成為家裡的唯一男丁(小阿洛伊斯早已因和父親不和離家自謀生路),克拉拉更是對他惟命是從。在她的眼裡,希特勒是一位年輕的王子,其天才尚未甦醒,將來註定要功成名就。她還抽出丈夫的一部分遺產為希特勒買了一架海茲曼大鋼琴,看到兒子在鋼琴前一座就是幾個小時,心中高興地感嘆:“有這樣一個孩子,花錢再多也不為過!”17歲生日過後的一年半時間裡,希特勒先後兩次前往維也納,一邊準備報考藝術學院,一邊利用母親給他的錢瀟灑地出入博物館、歌劇院和劇場,或是整天在街頭閒逛,瞻仰市內的宏偉建築和飾物。
1907年初,克拉拉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並接受了手術治療。10月,她的病情惡化,希特勒知情後迅速從維也納返回家中,全心照顧生病的母親。在眾人眼中希特勒像變了一個人,沒有了一句粗話,沒有半句怨言,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訓斥妹妹保拉在學校成績不好,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克拉拉心裡好受一些。12月21日,克拉拉在難熬的疼痛中離世,希特勒一直守在身旁,臉色慘白。曾經目睹過許多生離死別場景的布洛克醫生回憶說:“在我的整個生涯中,從沒有見過有人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樣悲痛。”操辦完母親葬禮,希特勒專程拜訪布洛克醫生付清醫藥費用,他抓住這位猶太醫生的手,目光落在醫生的臉上:“我將永遠感謝您!”他一邊說,一邊深深鞠一個躬。自此之後,希特勒身邊一直帶著母親的肖像,不論是在維也納街頭流浪的困難時期,還是在蘭茨貝格的鐵窗生涯,以及在炮火連天的柏林地堡中的最後時光,因為她才是他心中無可取代之人,他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