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抹去的一個國家, 誕生於中國邊境, 因反覆叛變被抹殺
歷史上,在我國的邊境上曾出現過很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後來由於種種因素,這些政權有的歸附了中國,有的被其他國家吞併,甚至有些遭到了滅國,歷史上的高句麗,就是一個被中原王朝滅國的政權。
高句麗與高麗關係不大,它是歷史上我國東北地區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這個國家最早出現於西漢時期,它最初建立的地方是一個叫高句麗的小城,因此而得名。中國邊境的少數民族,大多都是遊牧民族,但高句麗卻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因此,發展比較穩定。
在中國的東北邊境上,有很多小的部落、國家,高句麗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便開始吞併周邊的一些部落和國家,並逐步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統治。
三國時期,高句麗就曾入侵過遼東地區,但被曹魏打敗。到了隋朝,高句麗再一次興盛起來。隋文帝曾派兵出征,但因為遭遇了惡劣天氣,最終無功而返。
隋煬帝繼位後,曾三次出兵平定高句麗,不但沒能將其打敗,反而因為遠征而勞民傷財,導致民不聊生,義軍四起,最終被推翻了統治。
高句麗就如同中國邊境上一顆頑固的毒瘤,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的統治。
唐朝建立後,高句麗內部由主和派掌權,曾一度與唐朝交好。然而不久之後,高句麗內部發生叛亂,政權落到了主戰派的手裡,高句麗再一次走上了利用武力進行擴張的道路,他們首先向相鄰的新羅發起了進攻。
新羅是唐朝的屬國,是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國力比較薄弱,因此,當受到高句麗的進攻之後,新羅便立刻向唐朝求援。當時在位的是唐太宗,在得知訊息後,第一時間派出使者前去勸和,但卻遭到了高句麗的拒絕。
唐太宗大怒,便決定要以武力征服高句麗。他吸取了隋煬帝的教訓,只出動了六萬精兵。帶的兵少,就不會對國內的百姓造成負擔。
此外,唐太宗還親自帶兵出征。作戰時,唐太宗經常到軍隊視察,慰問受傷、生病計程車兵。在唐太宗的率領下,唐兵士氣大振,一路攻城掠地,殺敵數萬。高句麗舉國震驚,很多地方的守將聽到唐兵來襲,紛紛棄城而走。
唐太宗帶兵一直打到了安市城,但遭到了城內軍士的殊死抵抗。當時又到了深秋時節,軍隊孤軍深入,唐太宗擔心糧草供應不足,於是便決定班師回京。
唐太宗這次出征,雖然沒有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卻給予了高句麗以重創。據相關記載,唐兵共斬獲四萬多首級,繳獲馬匹五萬多匹,各種物資不計其數,使唐朝的名聲大振。撤兵之後,為了防止高句麗侵擾邊境,鎮守邊境的唐兵對高句麗採用了騷擾戰術,頻繁地對高句麗實行騷擾式襲擊,令高句麗惶恐不安,不敢再出兵進犯。
到了唐高宗時期,高句麗又一次進兵新羅。但這一次,高句麗並沒有獨自出兵,而是聯合靺鞨、百濟,一同向新羅進兵。新羅趕忙向唐朝求援,唐朝立刻派兵,征討高句麗。
在這次的討伐高句麗的過程中,唐朝意識到,高句麗之所以難打,一方面是它本身的軍隊驍勇善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與其他的國家結成聯盟,互相支援。
因此,唐朝分多路出兵,除了攻打高句麗之外,還派兵對百濟、靺鞨進行了攻打。最終,百濟被唐朝大將蘇定方消滅,靺鞨選擇歸順了唐朝。此外,日本也派兵對高句麗進行了援助,但都被唐兵打敗。如此以來,就剩下了高句麗孤軍作戰。
面對驍勇的唐兵,高句麗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快便被唐兵攻破了都城。高句麗王出城投降,高句麗徹底被消滅。
平定之後,唐朝在高句麗境內設定了安東都護府,對該地區進行管理統治,並派出大將薛仁貴帶兵駐守。小說、演義中講述的薛禮徵東,說的便是薛仁貴帶兵平定高句麗的故事。
自此之後,這個令中原王朝頭痛不已的邊境國家,消失在了歷史當中。而當地的高句麗人,有的遷移到了中原,融入到了中原各個民族當中,有的留在本地,融入了後來的渤海國,還有一部成為了突厥人和新羅人。
唐朝消滅高句麗,一方面是為了援助新羅;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報仇,在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戰役中,國家戰死士兵被做成京觀,被俘計程車兵每天活在虐待之中;再者就是為了肅清邊境強國,維護邊疆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