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一顆豆、一粒米”的來之不易,長江實驗小學有了勞動教育基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李晶
生活即教育。本週,杭州長江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就在長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
佇列站好,隨著“服從命令,嚴於律己,勇於拼搏,挑戰自我”的口號喊起,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四年級行為規範示範班勞動日體驗活動”在這裡舉行。
這學期,四年級的同學們剛好學到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成長的語文習作內容。早在國慶期間,他們就為“發豆芽”、“種豆苗”忙活開了。觀察、寫小日記,乃至最後炒豆芽、嘗豆芽成了獨特的過長假方式。
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對黃豆的研究,在農場裡繼續——
為此,學校依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中“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的要求,透過建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保障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更豐富化的開展。學校提倡,每位長江學子要參與勞動,感受勞動過程,體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勞動能力,塑造勞動品質,為未來生活打下基礎。
所以該校在長樂素質基地建立“長江—長樂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教育。
一塊豆腐裡,感悟生活的味道
種出來的黃豆能做什麼?同學們透過在勞動基地的實踐,得到的答案是:豆腐!
在長樂非遺館內,大家第一次用石磨磨了豆漿,第一次把豆漿篩去豆渣,打出豆花,做成豆腐。
“割水稻、燒豆飯、推獨輪車”
收穫勞動的樂趣
除了一粒豆,同學們也體驗了一粒米的來之不易。在水稻田裡,同學們用剛學到的操作知識割起水稻,從覺得難割,不太割得好,到發現了要領,能割上一大捧。大家體會到勞動需要技巧。
至於,燒豆飯就更加考驗動手能力。一個土灶、一堆現從柴房裡撿來的松針、柴火,為了早點吃上午飯,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
灶火燒旺了、煙囪裡冒煙了,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這水和米的比例,這燒煮的火候,也是要反覆思考的。終於在各個小組的努力下,熱氣騰騰的柴灶飯出爐了。吃飯秩序是必須的,光碟也是理所應當,誰叫自己動手做的飯菜那麼香呢?
參與勞動,是一種鍛鍊,也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品質的培養與樂享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