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裡有個故事:有人想去楚國,他擁有速度極快的馬、超高的駕駛本領、還有充裕的資金,卻依舊沒法到達目的地,因為楚國在南,而他卻一直驅車往北走。
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因為他能透過持續正確的努力,不斷放大自己所積累的成果。
有位朋友深諳此道,早年事業剛起步,靠著信譽向別人借款買了第一套房,等房價漲後賣出,賺取一筆資金後,再以此購買更優質的房子。
採銅老師所著的《精進》,就是透過剖析人生關鍵幾個切面,闡述如何實現“用小的力量,成為人生贏家”。
一、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判斷事情是否需要做,可以採用“收益-半衰期”模型分析。
有些事情短期收益高,但衰退速度快。如許多大學生喜歡兼職送外賣或派傳單,看似能賺不少錢,但放長遠看,無論是傳單還是外賣,都無法對職業生涯產生巨大影響。
遠不如,做些高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如認真打磨一項技能。有位大學生空閒時間,就自學設計,沒畢業每月能賺到2萬,而且靠著積累下來的設計作品,幾乎不需要找工作,都是工作自行找上門。
不僅看到眼前收益,也要看到這項事情是否能為未來創造價值。
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
二、少歸納,多演繹從古至今,文人相輕。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不少同行對他冷嘲熱諷,有人覺得他寫的文章也不過如此。
且不論誰是誰非,不過多數人學習同樣會陷入“輕視”。有人讀完一本書,喜歡將書中要點歸納出來,第一點應如何,第二點又該怎樣。看似收穫滿滿,實質徒有其表。第二天詢問他學到什麼,立即啞口無言。
歸納是大腦進化得來的傾向,指我們喜歡在繁瑣的事物背後找到共同規律。歸納不是沒有用,而是省著點用,有些人會習慣用歸納逃避深度思考。
更好的方式是在歸納基礎上,嘗試來演繹,大約是以下3步:
找差異:我以前是如何看待此類問題?作者是如何分析?我們兩者有何差異?
重過程:結果是什麼?作者是如何推匯出這個結果?論據是否足以支撐?
教別人:如何把上述提到的知識精簡,然後用恰當例子或類比,講給小白聽?
少歸納,多演繹。
別瞎想,多去做有時候事情沒幹成,是因為想得太多。瞻前顧後,考慮一圈,時間耗完了,啥結果都沒有。
如果一直積壓在心中,會增加心理成本,因為你需要無時無刻惦記著,給人帶來事情總是做不完的錯覺和焦慮。
如果現在立馬去做,不管做得如何,先把心理成本降低,讓大腦擁有更多處理事情的空間;同時能根據事情結果,繼續最佳化做事策劃。
別想多,立即做。
總結《精進》一書提供許多拿來即用的工具,大約總結為3點:
多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除了考慮短期收益,還要考慮未來的增值空間,是否能產生複利效應。
少歸納,多演繹:歸納再好也會丟失許多細節,往往細節裡隱藏著許多重要資訊,別輕視,要找到差異,關注過程,嘗試傳授。
別瞎想,多去做:想得再好,不去行動,終究是一場空。
[需要《精進》電子書,請關.注.恭重hao::愛尚閱讀會,回覆:精進,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心流》想要獲得幸福,讓生活更有意義,找到自己的心流是關鍵
如何提高學習力,高效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12本書給你答案!
《自控力》:抵抗誘惑加強自律增強意志力,實現目標的有效方法論
《終身成長》請拆除你思維裡的牆(附影片)
如果您喜歡大腦幫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