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據史書記載,四川地區合計出現政權割據的次數多達十四次,堪稱古代政權割據次數最多省份。正如《蜀警錄》所言:“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但有趣的是,在王朝統治者下令,把原本屬於四川的一座城劃去其他省管轄之後,四川地區從此以後就再也沒發生過動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自古以來,川蜀地區民風就比較彪悍,由於古代交通極為不便利,加上其地理位置又比較特殊,中原政權一直以來都不太好管轄這片地區。雖說作為中國西南大省,如今的四川省面積在我國各省市中排列第五,但是歷史上的川蜀大地,遠比今日的川渝兩地加起來還要大得多。所謂“天高皇帝遠”,在四川省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發生造反割據政權的行為。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據史書記載,負責管理四川地區的地方武將或者官員,他們帶頭造反的次數多達幾百次之多,比較著名的有三國時期劉備建立蜀漢,五代十國時期王建的前蜀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等。那麼這些人為何偏偏選中四川地區建立屬於自己的帝國或者獨立政權呢?這其實還要從川蜀地區的地理環境說起。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四川地區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秦嶺和橫斷山脈把它包裹其中,形成一個天然封閉的獨立空間。在交通運輸上與中原王朝的資訊交流並不通暢,但是川蜀大地的中間有一塊富饒的平原地區,這種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形條件,讓管轄當地的官員們產生了試圖雄霸一方的心理,再加上當地百姓民風比較彪悍,因此又容易煽動民眾叛亂,達到自己割據稱王的目的,在切斷蜀地對外交通之後,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能阻止敵人前來進攻。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在歷史上最有名的案例是當時漢高祖劉邦,正是倚仗巴蜀地區“退可關門自守,進可奪取天下”的地理環境,最終才得以擊敗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進而一統天下,因此中原王朝一直對川蜀地區的管轄問題頭疼不已。但是川蜀地區造反割據一方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先控制住漢中這個“川蜀門戶”,史上也有“得漢中即得川蜀”的說法。也就是說,漢中作為川蜀地區的重要屏障,只要佔住了漢中這個重要關口,基本上就能掌控整片土地。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秦朝時期,正是秦人在順利佔據了漢中之後,才勢如破竹般一路南下進而取得川蜀地區政權。之後,為了促進當地的開發,又進一步修建了棧道,由此將川蜀地區與漢中連成一片。這樣的做法同時也給古代妄圖割據政權的官員大將,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在造反前秘密動用軍事武力奪取漢中,然後在漢中的險峻群山之中設定防線,阻斷外界前來進攻,隨即就可以宣佈成立新的政權,所以實際上漢中之地是古代四川政權敢於造反最重要的倚仗。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但是到了宋朝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蒙古人派兵遣將進攻南宋時,在四川地區消耗大量兵力,可謂損失慘重。尤其是在奪取漢中之時,更是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因此在建立元朝之後,蒙元政權吸取了這次慘重教訓,為防止四川地區起兵造反,直接把漢中從四川地區單獨分離出來,交由陝西管理,並且在漢中派重兵把守,以此來監視四川,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清朝結束仍然是這樣,管理四川的官員從此再也不敢有造反之心。由此可見,元朝統治者的這一做法是多麼的老辣,自此以後,川蜀地區割據政權的事例自然少了許多,就算偶爾發生,也很快會被一舉殲滅。
參考資料:
《史記》《史記·夏本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割據次數最多的省,統治者吸取教訓劃去一城,從此再未有動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