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全球歷史,世界各國的發展其實是極不平衡的,有的國家高度發達,有的國家貧窮落後,有的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有的則在逐漸衰退。亞洲作為二戰之後發展速度最快的大洲之一,許多國家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在邁步向前,亞洲就有這麼一個國家,富裕程度曾經傲視亞洲,70年之後卻成為亞洲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這個國家就是緬甸。緬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公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古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其政權被《漢書》稱為“諶離”。此後,緬甸地區先後建立有蒲甘王朝、勃固王朝、東籲王朝、貢榜王朝等。近代以來,殖民勢力逐漸滲透進入緬甸,在兩次“英緬戰爭”之後,英國於公元1885年第三次發兵,最終攻滅緬甸,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仍需按照慣例每十年向中國朝貢一次。此後,緬甸被併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首府設在仰光。
客觀地說,在殖民時代,許多貧窮落後的國家和地區雖淪為殖民地,飽受殖民者的殘酷剝削,但是在文化和基礎建設方面卻有得到了一定提高。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汽船得以航行於伊洛瓦底江。此外,英國人還修建了大量鐵路和道路,以改善和彌補水路的不足。這一切,為日後緬甸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到二戰之前,緬甸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這既與該國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關,同時也受益於英國的資本輸入。在兩大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緬甸的礦業和冶金業在當時非常發達。工業規模的壯大,使得緬甸迅速富裕起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緬甸人均GDP達到了700美元,已經超過當時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發展程度位居亞洲前列。
二戰之後,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元氣大傷,民族解放運動趁機在世界範圍內興起,大批殖民地獲得獨立或自治地位,世界格局發生深遠變化。在這場獨立的浪潮中,亞洲人民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在相對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中得以迅速成長。然而與大多數國家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相反,緬甸卻輝煌不再,經歷了長達70年的經濟衰退。二戰之時,由於日本對東南亞的入侵,緬甸成為重要戰場,中英同盟軍隊與日軍在緬甸境內進行了大規模的攻防戰。就這樣,戰爭使得緬甸的經濟基礎受到重大損失,百姓被迫流離失所,緬甸的發展盛極轉衰,開始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