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0年高考拉開帷幕。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語文作為開考的首個科目,備受社會關注。
今年的高考語文釋放出了哪些教改訊號?圍繞社會關切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學者、一線語文教師,從不同角度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受訪者普遍認為,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考命題如何體現時代性?這是今年高考面臨的挑戰。”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認為,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經受住了考驗,緊扣時代脈搏。
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全國Ⅲ卷實用類閱讀材料《對話〈鍾南山:蒼生在上〉作者》、全國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宋史·蘇軾傳》等都體現出可貴的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
“將立德樹人反映在考卷上,這很難設計,今年的高考語文命題在這一點做得很好,結合考生的親身經歷,以情境帶入,透過考生的所思所想,全面考查核心素養。”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表示,今年高考語文題目不是很難,但考查是多角度的,這將會推動新課標精神的進一步落實。
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是今年高考語文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一張有文化靈魂的試卷。”成都市樹德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袁學民用這句話概括今年的高考語文全國Ⅲ卷。論述類文字閱讀中的“家庭倫理與‘孝’”(全國Ⅰ卷)、“《古文觀止》”(全國Ⅲ卷)、“中國歷史地理學”(新高考Ⅰ卷),語言文字運用中的“殷墟甲骨文”(全國Ⅱ卷)、“中華文化”(全國Ⅲ卷)、“中華文明史”(江蘇卷)等等,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奮鬥精神。
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以閱讀理解、資訊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六項關鍵能力為突破點,探索學科能力考查的科學途徑。
首先,取材多樣,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資訊獲取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指出,在考查閱讀理解、資訊整理能力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
在資訊化時代,甄別資訊、整理資訊、評估資訊、利用資訊成為重要的語文能力。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引導學生從多個文字中全面獲取這項政策的出臺背景、基本內涵、發展前景和國際反響等相關資訊,試題主動適應資訊時代特點,加大了對資訊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其次,巧設情境,聚焦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在語言文字運用模組,今年重點考查語句補寫、文段壓縮、語病辨析、成語和標點符號的使用等,突出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
此外,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試題加強了對批判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I卷第15題,要求學生回答王安石《讀史》詩所闡述的道理,引導學生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守正創新,確保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首先,加強教考銜接,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增強試題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協同性,是語文考試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舉措。試題在材料選取、設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與高中語文教學高度契合,情境設計注意聯絡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
其次,堅定改革步伐,推動新高考平穩落地。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指出,今年考試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堅持高考內容改革的正確方向,努力體現高考綜合改革精神,既考慮到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參加新高考的實際,又對標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的結構模式,保證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助力新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
在試卷的結構上,佈局更為均衡。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為現代文閱讀Ⅰ(資訊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Ⅱ(文學類閱讀)。“變化的題型,回應了新課標中對核心素養的要求。”海南中學高中語文學科組副組長陳芝航認為,這既能涵蓋中學教學的閱讀類型範式,又能與現實生活中的閱讀物件、閱讀方式對接,增強了閱讀物件的豐富性,便於設計更為靈活的問題情境。
在試題設計上,增加主觀題的設定,對語文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這些以主觀題形式呈現的新題型更加註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資訊整理、應用寫作等關鍵能力。
穩字當頭,促進學生心態平穩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在今年特殊的考試背景下,試卷堅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內”的原則,穩預期、穩難度、穩情緒,便於學生髮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堅持公平原則,把考查重點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高考平穩進行。
今年高考語文命題不僅試卷結構穩定,考查內容也與教學內容相符。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試題從素材選取、試題設計等方面綜合把控難度,使其與學生總體作答能力水平相當,讓學生都能發揮出應有水平。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今年高考命題材料選擇強調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對於學生來說,親切友好、樂觀積極。以文學類文字閱讀為例,全國I卷的《越野滑雪》講述的是普通年輕人對運動的熱愛,對生活的激情,全國II卷《書匠》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全國III卷《記憶裡的光》探討的是普通勞動者對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記》呈現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詩意,新高考II卷《大師》表達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親情。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對於廣大青少年,特別是剛剛和全國人民一起經歷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來說,既是親切的,也是彌足珍貴的。(中國教育報記者 萬玉鳳 柯進 梁丹)
突出理性思維 重視數學本質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數學試題
“試題重視數學本質,突出理性思維、數學應用、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的引領作用,突出對關鍵能力的考查。試題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與科學防疫的成果,緊密聯絡社會實際,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7月7日下午,2020年高考數學開考。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數學試卷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難度設計科學合理,很好把握了穩定與創新、穩定與改革的關係,對協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引導中學數學教學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發揮學科特色,戰疫融入試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20年高考數學科注重發揮學科特色,將戰疫科學地融入試題中。
“試題用數學模型揭示病毒傳播規律,體現科學防控。”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新高考Ⅰ卷第6題,基於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階段累計感染病例數的數學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和從資料中提取資訊的能力,突出數學和數學模型的應用;全國Ⅲ卷文、理科第4題以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動態研究為背景,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為試題命制的基礎,考查學生對指數函式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各地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學,今年的數學試題展現了中國抗疫成果。例如,新高考Ⅱ卷第9題以各地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為背景,取材於某地的復工復產指數資料,考查學生解讀統計圖以及提取資訊的能力。
在體現志願精神方面,全國Ⅱ卷理科第3題(文科第4題)是以志願者參加某超市配貨工作為背景設計的數學問題,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突出理性思維,考查關鍵能力
“今年數學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維,在數學應用、數學探究等方面突出體現了對理性思維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試題注重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比如全國Ⅰ卷理科第12題不僅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算能力、推理判斷能力與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
試題注重對數學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Ⅱ卷理科第12題以週期序列的自相關性為背景,要求判斷試題給出的四個週期序列是否滿足題設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新高考Ⅰ卷第12題以資訊理論中的重要概念資訊熵為背景,結合中學所學的數學知識,編制了資訊熵數學性質的四個命題,考查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對新問題的理解探究能力。
在對資訊整理能力的考查方面,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全國Ⅲ卷文、理科第18題以當前社會關心的空氣質量狀況和在公園進行體育鍛煉為背景,給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氣質量等級和當天到某公園鍛鍊的人次的資料表,重點考查學生對機率統計基本思想、基本統計模型的理解和運用。
此外,今年的數學試題注重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如全國Ⅰ卷理科第21題考查利用導數判斷函式單調性的方法、導數公式和導數運演算法則,綜合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分類與整合的能力以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堅持立德樹人,倡導“五育”並舉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20年數學高考試題關注數學文化育人的價值,重視全面育人的要求,發揮了數學科高考在深化中學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的引導作用。
具體來看,體現了以文化人。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比如全國Ⅱ卷文、理科第18題以沙漠治理為背景設計,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料處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數學模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國Ⅱ卷理科第14題、新高考Ⅱ卷第6題分別以垃圾分類宣傳、扶貧工作為背景,設計了計數問題,考查學生對計數原理的理解程度。
在美育方面,數學科高考同樣設計了體現數學美的試題。如全國Ⅱ卷理科第4題以計算北京天壇的圜丘壇鋪設的石板數量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數學文化素養,題目貼近生活,反映了我國古代的文明成就,讓學生對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代表——圜丘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此外,今年的高考數學試題也將社會生產勞動實踐情境與數學基本概念有機結合,發揮高考試題在培養勞動觀念中的引導作用。比如全國Ⅰ卷文科第17題以工業生產中的總廠分配加工業務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的機率和統計知識對現實社會中實際資料的分析處理能力。
堅持探索創新,推進高考改革
今年山東、海南實行新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2021年又將有8個省實行高考綜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指出,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依據《新高考過渡期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科學設計考試內容,重點關注實驗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2017版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公共內容,並將這些內容確定為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的重點內容。過渡時期的數學科考試內容改革關注新高考數學卷文理不分科的特點,關注高校對人才的選拔要求和數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另外,今年新高考卷在題型和試卷結構上也進行了調整。
首先,引入了多選題和結構不良試題等新題型。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多選題的引入,為數學基礎和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發揮空間,更好地體現區分選拔功能;結構不良試題具有很好的開放性,對數學理解能力、數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它的引入既能增強試題條件的開放性,又能引導學生更加註重思維的靈活性及策略選擇。
其次,試卷結構有所調整。新高考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四部分,其中單項選擇題8題40分,多項選擇題4題20分,填空題4題20分,解答題部分取消了選考題內容,共6題70分,全卷總題量為22題。
今年數學科命題科學調控試卷難度,貫徹了“低起點、多層次、高落差”的調控策略,發揮了高考數學的選拔功能和良好的導向作用。
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進一步解釋說,“低起點”體現為試卷在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部分進行了系統設計,起始題部分起點低、入口寬,面向全體學生。“多層次”體現為試題的難度設計上重視難度和思維的層次性。“高落差”體現為重視數學科高考的綜合性、創新性。在試題的難度設計上不僅有層次性,而且在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綜合性、探究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科學把握試題的區分度,發揮數學科高考的選拔性功能。(中國教育報記者 王家源 林煥新 趙秀紅 )
編輯丨費勇瑋
責任編輯丨張亞君
值班主任丨崔凌雲
來源丨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20年7月8日第4版 戰疫·逐夢 2020高考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