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牌對王牌:史上最大坦克會戰,8000輛坦克混戰,280萬人廝殺

由 費玉榮 釋出於 經典

發生在1943年7月份的庫爾斯克會戰,是整個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德軍和蘇軍先後動用的坦克數量高達8000輛,僅在1943年7月12日的這一天,蘇德雙方就有1500輛坦克和上萬門火炮展開了激烈的廝殺。這場會戰的結局以德國的慘敗而告終,從此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完全轉移到了蘇聯紅軍手中,德軍失去了自己最為寶貴的裝甲機動兵力,只能在蘇聯戰場上節節敗退,再也無力發起大規模的戰略攻勢。


不過站在後人的角度上看,德軍當年並非沒有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勝的機會,如果德國可以轉變一下策略,那麼庫爾斯克會戰的結局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基本部署,是依靠北方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的南方集團軍軍出動各自的裝甲兵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切斷庫爾斯克突出部。用一個經典的鉗形攻勢,將整個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軍隊全部裝進口袋中殲滅。一旦計劃成功,德軍就能拉平戰線節省出大量的機動兵力,同時大量消滅蘇聯兵力。


在1943年之前,德國的鉗形攻勢幾乎是戰無不勝,1941年和1942年蘇聯紅軍都未能成功阻止住德國的攻勢,看起來這個計劃仍然有相當高的可行性。但正是這種頑固的策略,導致了德國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失敗。

從柏林方面決定於7月5日在庫爾斯克南北兩端發動攻堅戰役的時候,這場戰役的結局基本就已經註定。從1943年5月開始,蘇聯紅軍就已經在庫爾斯克地帶修築防禦工事,在情報機構的支援下,他們更是確定德軍必然向庫爾斯克南北兩段發動進攻。因此在庫爾斯克地區修築了無數雷場和反坦克據點,整個庫爾斯克築壘地帶的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大量的鐵絲網、戰壕和反坦克火力點新羅密佈。德軍透過航空偵查發現這個地區已經成為了嚴密的反坦克防線,古德里安指出,再也沒有什麼比用精銳的裝甲部隊進攻嚴密防禦的築壘地帶更能消耗裝甲部隊了。


假設德軍並不是選擇直接進攻庫爾斯克,而是採取另一個方案,既以防禦態勢迎接蘇聯進攻的話,那麼整場戰爭的結果恐怕會截然相反。德軍裝備的新型坦克例如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都屬於重型坦克,他們並不適合進攻,反而適合防禦。尤其是重型坦克在進攻蘇聯防禦陣地時,大量地被反坦克炮和雷場所消耗,近距離內被蘇聯步兵殲滅的也不在少數,反而是在與蘇聯紅軍面對面的坦克戰中,德軍重型坦克發揮了很大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德軍還投入了90輛斐迪南反坦克殲擊車,這種坦克殲擊車上的88毫米火炮可以在2千米內貫穿任何蘇聯坦克的裝甲,而且其前裝甲足足高達200毫米,這是任何蘇聯反坦克武器都難以基礎擊穿的。事實上,後來的經驗證明,幾乎所有損失的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都是陷入雷區,或是被對方步兵迫近後所消滅的。


此外,在1943年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德國裝甲部隊的素養遠遠高出他們的蘇聯同行。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士兵素質,蘇聯紅軍當時仍沒有辦法和德國裝甲部隊相比。如果德軍選擇以防禦方式迎擊蘇軍,那麼所有的不利於德國裝甲部隊的條件幾乎都會消除,且德國裝甲部隊擅長機動作戰的優勢將會極大地顯現出來。


事實上,即使是從庫爾斯克會戰的作戰過程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莫德爾在北部的進攻幾天內既告失敗。但是其防禦過程中多次重創蘇聯紅軍的進攻,這足以說明他的防禦遠比進攻成功。而南方的曼施坦因進攻雖然較為順利,但仍然沒有辦法在前進更遠,反而是在撤退的過程中,他以一次漂亮的反擊對蘇聯紅軍造成嚴重的傷害,幾乎重複了幾個月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這也證明在防禦狀態下,德軍能夠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


不得不說,儘管德軍以90萬的兵力去進攻蘇聯190萬的兵力,但他們最後打出的傷亡比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哪方的估計德軍的傷亡損失數量都遠遠小於蘇聯,坦克戰損比更是達到了1:4之多。德軍當年如果不去固執地進攻庫爾斯克的堅固防禦陣地,而是以防禦態勢和機動作戰的方法對抗蘇聯紅軍,那麼整場戰役的結局恐怕是會截然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