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網課後,剛上初中的孩子成績一直很穩定,期末考試終於挺進了年級前20,算是穩穩的進步。最開心的是語文成績,從班級的後30%,提升到前十。
這樣的進步,當然跟孩子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我在過去的幾年間,終於改掉了自己在教育中犯的許多錯誤,才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自主。
在眾多糟糕的教育中,最蠢的3個錯誤,也許您還在做,而且以為是在幫孩子。而在這3個最糟糕的教育錯誤中,我要把“陪作業”排在第一個。
第一個錯誤:檢查作業吹毛求疵
兒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我跟很多家長一樣,每天晚上陪作業、檢查作業。孩子寫得不好、寫錯了,立即指出來要他重寫。計算出錯了,更要多出幾道題給他做。
而孩子就像越學越傻,最簡單最基礎的問題也答不出來,這樣一來二去,就常常搞到半夜。
而越是拖到半夜,我就越煩躁,對孩子也越沒有耐心。那些日子孩子常常是哭著入睡,我則回到房間繼續“生氣”。那一陣子真是“累”極了。
這樣辛苦的學習,孩子的成績卻沒見好,老師在QQ群裡點名時,常常會有我兒子。不但如此,孩子的作業越拖越晚,半小時的作業,他能寫兩小時;回到家就愁眉苦臉,也不說話,倒像小小年紀就提前進入了青春期。
怎麼改變?
二年級下學期,聽了一堂心理學的課程,我才意識到,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快速寫完作業,比寫得好更重要。
因為他寫完了,可以玩,心情就好,作業、學習都是挺愉快的事兒,孩子就願意寫作業。
相反,他每天寫到半夜,每天一到作業的時候就哭哭啼啼,他當然討厭作業,當然會儘可能把作業拖晚一點,這樣你檢查之後也沒法讓他再做別的,就可能“放過他”。
從那時開始,我強迫自己“遠離作業”。
每天只看看是不是寫完了——有時只問一句,並不真的檢查。
那一陣子,作業質量真的下降不少,成績也有挺大幅度的下降。特別是三年級,老師還特意私信我,說孩子作業質量下降的問題。而我只是敷衍了一下,然後告訴孩子“老師希望你作業的字型更工整。”
堅持了一個學期,在三年級下學期的時候,老師不再找我,孩子的成績恢復了原來的水平,作業也不用我操心了。
他找到了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法。
第二個錯誤:死磕
“讀一遍背不下來,就讀10遍!再背不下來,就讀100遍!“
“這個小節怎麼總彈錯?那就反覆彈,彈到會為止!“
在陪孩子學習、作業、學琴的過程中,我總是讓孩子“死磕”到底。
儘管孩子這樣死磕,效果並不好。他常常越彈越差、一篇課文一個小時了還背不下來,但我卻以為這是孩子天資不佳,更要“以勤補拙”。
看著孩子跟自己較勁兒,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誤以為這是個優點。
但漸漸的,我發現孩子一碰到難題(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就特別容易急躁,連拼個樂高積木都會氣得眼淚汪汪。
直到近一兩年,我才意識到,孩子的“死磕”正是影響他學習效率最大的敵人。
因為每當孩子開始“死磕”,他的情緒就進入到急躁和羞愧狀態,在機械重複中,孩子整個注意力全部被“我怎麼就做不對”給佔據了,真正分給題目、樂曲、課文的注意力可能連10%都不到了,又怎麼能學好?
不但如此,因為死磕,孩子越來越厭學,特別是“死磕”最多的鋼琴,儘管他已經學有所成,還得了全國二等獎,但孩子依舊看到鋼琴就煩躁,最終半途而廢。
如何改變?
從今年開始,每當看到孩子又陷入“死磕”情緒,我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彆著急。背課文,我不再要求“一字不錯”,背個八九不離十,就算ok。等過個一兩小時,晚上睡前、早上起來,分別複習一下。
結果孩子的背誦速度明顯提高,記憶力大幅提升,哪有什麼“天資不佳”?
孩子有一陣數學計算總是出錯,我就每天給他三道題算算,錯了就一起找到知識點的漏洞,複習一下。做完就完,絕不死磕。一個月下來,孩子的計算正確率大為提高,重回班級前十的陣營。
第三個錯誤:發火與吼叫
我是個暴脾氣,一看到孩子寫作業拖拉、偷懶、貪玩、偷偷玩手機等等問題,無名火就直竄上來。
偏偏大兒子是個內向敏感的孩子,碰到我不高興,他就愁眉苦臉、一言不發的慫樣子,這幅臉孔一出來,我就忍都忍不住了。
接著,一定會聽到我們家傳出”河東獅吼“。
發火的時候,理智都沒了:
“你倒是說話啊?“
“你怎麼這樣不上進?”
“你就知道玩手機!”
“不想學,別學了!“
“不聰明,還偷懶!“
這樣的話常常從我嘴裡吼出來,有時候會把小兒子一併嚇哭。
可是這樣的發火和吼叫帶來什麼呢?
孩子不再跟我交談,學校有什麼事兒都不跟我說,我只要拿起他的作業,他就拉長了臉。那一陣子要跟孩子進行正常的對話,都特別困難,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回覆。
不但如此,孩子開始“偷偷來”,他寫作業時把手藏在桌子下面偷偷玩著什麼,晚上又躲在被子裡偷偷玩手機……我因此又發了幾次脾氣之後,突然意識到,如果發火、吼叫、責罵都沒有用,只會讓我自己傷身、傷心,我又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這種糟糕的教育方式呢?
這樣改變。
我開始學習教育方式,學習如何跟孩子說話,並告訴孩子:媽媽也在學習,媽媽儘可能不再跟你發火。
那一陣,我遵循“非暴力溝通”的公式:我看見+我感到+我希望,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常常覺得舌頭打結。
每次忍不住發火,就迅速躲到另一個房間,等平靜了再出來。有時還是發脾氣了,過後就跟孩子道歉。
我還探尋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明白有時候,那些壓不住的“怒火”,其實源於自己兒時受到的傷害。
這樣修煉了有一兩年,現在碰到孩子犯錯,基本可以平靜的指出來。雖然偶爾還是會發火,但是語言可以保持以“我”開頭:“我太生氣了、我感到失望……”。
也怪了,就這些改變,孩子現在常常跟我聊起學校的事兒,對社會新聞發表評論,一點不像十來歲開始邁入青春期的孩子。
有時他做錯了,我提出來,他就會做調整,越來越懂事兒,好像“開竅”了一樣。
我這些年在教育中,犯過的最蠢的3個錯誤和改變的方式,就是這些。如果您跟曾經的我一樣,也正在犯這樣的錯誤,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那麼,早點改變吧。
這些年裡,我深深的認識到,教育的根本從來不是改變孩子,而是改變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