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編者按:金秋九月,全國大中小學迎來全面開學,我國的第三十六個教師節也如約而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別採訪了來自高校新聞院系的一線教師們,請他們談談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切身感觸,也說說新聞傳播教育的守正與創新,並在新學期之際送上對學子們的新期許。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新媒體教研室主任詹新惠(右三)與學生合影

詹新惠:教師是一個持續地、不斷地輸出與輸入的職業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詹新惠:

我2006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到現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14年了。這些年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敬畏,一直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一直在努力盡自己所能兢兢業業地教書育人。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持續地、不斷地輸出與輸入的職業,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源源不斷地傳授學生知識和方法。尤其是我所從事的新媒體教學,這幾年變化太快了,從PC端到移動端,從3G到4G再到5G,有時候自己都覺得有點“跟不上趟”,但要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在一個資訊易檢索、易獲取、廣交流的時代,如何能高出一籌的給學生更多有思想、有方法、有視野的內容,其實是對老師最大的一個考驗。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詹新惠:新聞傳播原本就是站在社會最前端的,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個敏感器,所以要能對社會的脈搏有著敏銳的觸及、觀察和瞭望,目前新聞媒體和新聞傳播教育在這方面確實有所缺失,新聞傳播教育對此必須有所改變,這也是我們要面對的,無論你願意或者不願意,無論你想或者不想,都必須要跟上這個時代。新聞傳播教育還必須樹立使用者思維,要把用人單位當做使用者,培養的學生要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並透過市場需求的反饋,倒逼學校人才培養機制的改變。

作為新聞人,不管是從業者還是教育者,要有責任、使命、擔當,這是自始至終不變的。身處新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在學校就要教育學生進入媒體後必須要有底線意識、紅線意識,要有更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詹新惠:

對於剛剛進入大學校門的新生,要保有對未來的憧憬,保持對理想的熱情和熱忱,也要堅定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新聞傳播領域,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堅守當初的信念。

對於大二、大三的學生,這時候正是學習的“黃金時代”,一定要沉下心來好好讀書,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要像海綿一樣充分地吸收、珍惜好這兩年的有限時間。

對於大四的學生,雖然這是一個有些焦慮的時期,但要相信自己,面對不如意或者失望的狀況,佛系和定力應該兼而有之,統籌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考研、找工作和生活,這是進入社會之前的一次熱身和測試。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開和

陳開和: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仍應堅守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理念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陳開和:

從事新聞傳播一線工作26年,對老師這個身份,比較認同,個人感覺比較滿意,工作並不清閒,但有意義。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陳開和: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仍應堅守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理念,培養學生對我國新聞工作核心理念的認同和責任擔當意識,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需要改變的是在教學具體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要結合年輕學生的成長經歷和感受,以及新的傳播技術條件,充實教學內容,以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為原則。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陳開和:新學期,希望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能夠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磨練意志,健全體魄,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關心國家和社會,有新的收穫和進步。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虞鑫

虞鑫:新聞傳播教育應該繼續堅守對政治判斷力、社會洞察力、人性共情力的培養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虞鑫:我是2018年秋天入職擔任大學老師,主要講授新聞基礎理論相關的本科和碩博士課程,目前滿打滿算是兩年的時間。選擇教師作為自己的職業,一方面肯定是非常喜歡這份工作的狀態,很少有一份工作能夠時刻與年輕人打交道,接觸新鮮事物,經常保持閱讀和思考。另一方面也深感責任重大,因為現下的高等教育不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功能,更加負擔著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以及批判思考、思辨能力的培養,課堂上的授課內容、課堂外的指導討論,都在無時無刻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觀念。教育應當既是進步的,瞄準最前沿的、反思性的知識體系;教育也應當是保守的,需要謹慎地對待每一次突破和改變。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虞鑫: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繼續堅守對政治判斷力、社會洞察力、人性共情力的培養。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培養未來新聞工作者的政治判斷力是根本性的要求,這種政治判斷力包括對國內外政治傳統和政策邏輯的理解,更加包括對什麼是好政治、如何實現好政治的清醒認識;培養對社會的洞察力,能夠敏銳捕捉到社會發展趨勢的結構性力量,而培養對人性的共情力,則是幫助去體會宏觀敘事下個體生命的鮮活日常。如果提到要有哪些改變,我覺得除了融媒體技能等的掌握,更重要的一點或許可以認為是“保持隨時應對改變的能力”。這其實也算不得是某種改變,因為在之前這也是對新聞傳播教育的要求。只是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這一要求更加迫切了。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虞鑫:我希望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能夠立足祖國大地,開啟浩瀚書海。讀萬卷書,不斷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行萬里路,聽到更多不一樣的人生。

立足中國實際,開啟世界眼光。中國足夠複雜,城市與鄉村、東南和西北、中心又邊緣;世界同樣精彩,不僅有光鮮,也有鬥爭和傷悲。

立足媒介社會,開啟知識地圖。新聞有學、傳播有學,媒介化作為一種社會元過程正在形塑新的邏輯;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資訊社會消融了學科的邊界、知識的疆域,學海無涯。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黃楚新(中)與學生們合影

黃楚新:新聞傳播學科的變革,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堅守原則和底線不動搖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黃楚新:我從事新聞傳播教學時間不算很長,但也有12年了。對教師這個身份一直心存自豪感、敬畏感,不敢有任何懈怠。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黃楚新:當今,在智慧互聯的背景下,新興技術和媒介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媒行業生態逐漸重塑,全媒體傳播格局逐步形成,新聞傳播教育面對新時代的新需求同樣需要變革。要實現新聞傳播學科的變革,就要立足於我國國情和學科背景,既要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與壁壘,除舊立新,大膽創新,又要堅守原則和底線不動搖,在經驗的基礎上穩紮穩打,戒驕戒躁,以人為本,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主流意識形態不變,堅持社會公德和主流價值觀不變,堅持媒介倫理底線和新聞從業人員規範不變,堅持人文關懷和時代精神不變。新聞傳播學科還需適應傳媒新業態和全媒體傳播格局,做到與時俱進,因時而動,改革人才培養和學科教育模式,引入相關學科理論和正規化,拓展新聞傳播學科概念和內容,實現“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黃楚新:我認為當今的新聞傳播學專業學子面臨一個既是“最壞的時期,也是最好的時期”。最壞的時期就是傳統的媒體都在轉型,傳統的經營環境競爭不斷加劇,傳統媒體對人才的需求減少。但是在融媒體時代,各行各業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正不斷擴大,比如輿情監測、資訊服務,各種新的媒體業態出現等等,都為新聞傳播專業學子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只要把新聞傳播專業知識學精,同時掌握好社會學、政治學、心裡學等跨學科的知識,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廣闊的。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明

劉海明:不論何種媒介時代,新聞傳播教育都是育人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劉海明:

從事新聞傳播教學16年了。當老師,每天都是沉甸甸的責任感,唯恐自己懈怠耽誤了學生。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劉海明:

媒介的時代劃分沒有嚴格的標準,不論何種媒介時代,新聞傳播教育都是育人,培育專業的新聞傳播人才,不會因為媒體介質形式的改變而改變。不必刻意在意媒介形式的變化,把最核心的知識和技能傳受給學生就行。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劉海明:

新學期,新任務。把新的學習牢記在心,不虛度光陰,就是好的學生。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王佳航(中)與研究生合影

王佳航:教師是引路人,是年輕人生命中的禮物

人民網傳媒:請問您從事新聞傳播教學一線工作已經多久了?對老師的這個身份有怎樣的感觸?

王佳航:我在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從教16年了。做教師之前在媒體做記者、編輯,做教師之後培養學生做記者、編輯。對教師這個身份最大的感觸是,這個職業是永遠也做不到最好的,永遠學習,永遠在路上。不只要自己

保持對知識對行業的敏感度,也需要陪伴不同年代的學生成長。教師是引路人,是年輕人生命中的禮物,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陪著他們試錯,耐心地陪著他們在學校試煉,護送他們妥善地與職業銜接。

人民網傳媒:您認為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應該有哪些改變和堅守?

王佳航:融媒體時代的新聞教育新聞專業最核心的規律、原則不變,新聞理想與新聞操守不變,寫作、溝通、調查、判斷的能力仍是核心;但是需要具備多媒體作品製作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人機協作能力、與使用者互動能力。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生產與傳播的理論、理念,使之具備創新能力。

人民網傳媒:新學期已經開始,您對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有著怎樣的期許?

王佳航:

新學期伊始,寄語學子:靜心沉潛,廣泛吸納,相容幷包,大膽前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20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聞學子,教師節聽聽這些高校老師的肺腑之言 - 楠木軒